用法治化解路怒 张枫逸 这几天,“路怒司机撞车”视频网上热传,视频中一辆挂东莞车牌的小轿车在路口实线区域强行变道被一辆银色小轿车追尾,东莞车车主下车猛踹后车,然后还不解气,又驾车开出路口掉头回来多次猛撞后车。8月4日早上,中山市公安局发布最新处理结果。赵某因涉嫌寻衅滋事罪,已被中山警方刑事拘留,案件正在抓紧侦办。 8月4日《南方日报》 对于产生路怒的原因,人们往往将其归结为工作生活压力、车主心理素质、个人性格特质等。事实上,路怒司机沾火就着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乏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对公共秩序和他人权益缺乏敬畏。在一些人看来,刮蹭了别人的车辆,甚至动手打了对方,大不了赔点钱修车看病了事,并未认识到其行为很可能已经触犯了刑法,涉嫌故意犯罪。 对于路怒,除了倡导文明驾驶外,更重要的是强化法律的刚性,严惩违法行为。美国加州就规定,对于因为路怒造成人身攻击的,法院可以吊销驾照,还可以强制路怒司机进行愤怒管理课程学习。而在德国,司机情绪失控,恶语相加甚至做出不雅动作的,将被处于罚金或两年以下的监禁。 “路怒”撞车被刑拘是堂生动的法治课。对于执法机关来说,应严格依法办事,严惩危险的路怒行为。随着“醉驾入刑”的深入人心,酒驾醉驾已大大减少,喝酒不开车成为共识。化解“路怒”,同样需要法治药方,让驾驶员心中多一分守法意识,少一分冲动任性。 “挂大牌”竞赛须正本清源 郑建钢 暑假期间,诸如“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国际青少年数学竞赛等挂名全国、国际等招牌的中小学各类学科竞赛异常火爆,看似“大牌”背景,实则乱象丛生。教育部门指出,“挂大牌”学科竞赛带动教辅材料、培训、考试及参赛组织等各种利益链生成,增加了参赛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还极大地冲击了中小学正常的教育秩序,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8月4日《宁波日报》 “挂大牌”学科竞赛除了总能骗得部分不明真相人们的信任,更为诡异的是,有些人明明知道这类竞赛不靠谱,却还是心甘情愿地砸钱换回来一纸“获奖证书”。这些人的心里,当然是再三掂量过的:民办学校、重点学校在招生时,虽然取消了招生考试,但在面试的环节,或多或少还是要了解学生的综合情况。这个时候,如果拿得出几本获奖证书,心里就会踏实一点,貌似胜算要比别人大一些。这些“山寨”证书,正是抓住了这些人的心理,因此颇有市场。 早在2015年1月,市教育局就明确初高中招生不得以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竞赛(测试)成绩作为优先录取条件;严禁学校及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培训机构培训和各类学科竞赛(测试)。今年8月1日,民政部公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提出:社会团体的名称冠以“中国”“全国”“中华”“国际”“世界”等字样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批准,地方性的社会团体的名称不得冠以以上字样。同样道理,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对非官方机构组织的竞赛做出类似的约束和规范,从根本上清除“挂大牌”学科竞赛乱象丛生现象,还教育领域一个公平、诚信的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