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 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8月05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降价比摘牌更能“伤筋动骨”

  何勇海

  今年,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对部分游客投诉比较集中的5A级景区,开展了质量等级复核。复核采取委托第三方专家组进行独立暗访进行。8月3日,国家旅游局通报了近期的复核情况,决定撤消湖南省长沙市橘子洲旅游区、重庆市南川区神龙峡景区两家5A级景区,严重警告安徽省安庆市天柱山风景区、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景区、福建省永定-南靖土楼旅游区三家5A级景区。

  8月4日《北京青年报》

  

  据第三方专家组在暗访中发现的问题,上述景区被撤销5A级别,或被严重警告,可谓是“得其所哉”。不过,被撤销5A级别的景区,其门票是不是也应该立马降价、打折呢?经济学有个概念叫作“质价对等”或“质价相符”。按照这个概念,游客到5A级景区游玩付出的高价,应该获得等值的旅游服务;当他们不能获得等值的旅游服务时,其付出的价格也应该降低。现在,上述两家5A级景区被摘牌,正表明他们已不具备5A级服务,其门票等费用自然也应“水降船低”。这才是遵循“质价对等”或“质价相符”原则的表现。

  游客有理由要求被撤销5A级景区降价的原因还在于,从既有的事实来看,景区“升级”导致门票涨价,是国内不少景区的一贯做法,景区“等级牌”往往成了“涨价牌”。不少景区追求“升级”的最大动力与最终目的,似乎就是给自身谋求涨价良机,它们从1A到5A级,每提升一个质量等级就会调一次门票价格,获批世界文化遗产这个金字招牌后,门票价格更会大幅上扬。循着这样的逻辑,景区一旦被摘5A牌,自然也该降价。

  当景区被撤销5A级别之后,再强制要求其降低门票等价格,才是实打实的、伤筋动骨的处罚。它们要想回到“高门票时代”,要想过上滋润的丰收日子,唯有重拾提升质量等级的初衷,对景区注重深挖内涵,转型升级,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游客高层次的消费需求,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如果景区的门票价格长年不变,景区服务质量、旅游舒适度等指数就会呈现“常变”,他们就基本没有改进的动力。

  在要求被摘牌的景区降价之时,为了让当事景区“洗心革面”,落实整改行动,还得有人担责———对被摘牌景区的管理者追究管理责任。旅游资源是自然和祖先赐给公众的公共资源,具有全民、公益性质,且极为有限、不可再生,而不是景区或相关管理部门的“钱袋子”,不容管理者过度逐利,将公共资源当成“摇钱树”。只有追究管理者的责任,才能倒逼他们守土有责,守护好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和精神家园。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