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热 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8月0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退休工程师出资重印百年《三桥鲍氏宗谱》

已被国家图书馆等多家图书馆和博物馆收藏

  

  □记者 边城雨

  

  这是一本比砖头还厚的书,拿在手里,最少有一公斤重。重印之后,被国家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宁波天一阁博物馆等收藏。

  书名《三桥鲍氏宗谱》,成于民国年间,如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出资重印者叫鲍仁德,是一名退休工程师。这本书重印之后,无偿发到了鲍氏后人手中,激起了不少人的乡愁记忆。

  前天上午,记者在鲍仁德先生的本家哥哥鲍贤昌的家中,看到了这本书。鲍贤昌还向记者展示了多家图书馆和博物馆的收藏证书,他表示,现在这本书在鲍氏家族中流传,大家都很感激鲍仁德,把将要失传的宗谱又重印出来。

  据了解,鲍仁德1937年出生,今年80岁,祖籍鄞县(现鄞州)鲍家,出生在上海,家有兄妹9人,1950年在上海参加工作,后辗转于北京、东北、陕北、济南、甘肃、四川等地,长期从事核工业建设,1983年调到浙江海盐秦山核电厂工作,现定居在浙江海盐县。

  据鲍贤昌介绍,三桥鲍家地处鄞南平原,南宋年间,鲍氏始迁祖鲍孟辅(浙江会稽太守之孙)为避战祸,由明州(今宁波)迁至徐盛岭定居,至元诞佑乙卯年(1315)鲍学自徐盛岭旋迁三桥之南,为鲍家之始迁祖,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鲍氏族人耕读传世,名人辈出。

  《三桥鲍氏宗谱》创编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已凡十一修,详细记录了宁波三桥鲍氏从元至今传25世、养育5053人的繁衍生息情况。由于原谱为竖排本没有标点,大多是繁体字,给阅读和保存都带来一定困难。2006年11月,根据鲍氏族史研究会河南偃师会议建议,率先将宁波《三桥鲍氏宗谱》整理成加标点的简体横排本,特邀浙江省海盐慱物馆原馆长鲍翔麟先生任点校主笔,原宁波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鲍忠浩及族人鲍贤哲任主审,历时两年,完成点校初稿。因缺乏资金,一搁就是10年。

  退休后闲不住的鲍仁德,非常关心家乡的文化建设事业,在海盐看到家乡有一部民国《三桥鲍氏宗谱》,由海盐博物馆原馆长鲍翔麟先生点校后,因缺乏资金,10年过去了,都没有重印,就萌发了自掏腰包重印家谱的念头,他曾多次奔波于海盐与鄞州两地。最终,他捐资10万元,重印宗谱500本,今年6月新书终于重印完成。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昔日三桥鲍家的古村落,今已成为宁波南部商务区的核心地段,村民搬进高楼林立的小区。这次重印《宗谱》时,还收集了北仑画家纪才国绘的《清鲍家村全境图》,画中的鲍家村新宅、老宅古村落,双女庙、鲍氏宗祠、鲍太守旧居、柏汀、柳屿、万春大桥、古碶萧皋等淸晰可见,历历在目,仿佛让人见到梦中的乡愁。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