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 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8月10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二维码“打赏”机制,值得推广

  段思平

  记者日前采访发现,上海部分知名连锁餐厅兴起了“打赏”制度。与给小费类似,如果客人觉得某位服务员服务周到,可以扫一扫服务员身上佩戴的二维码,对其进行“打赏”,金额多为3至5元。业内人士分析,“打赏”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催化员工工作积极性同时增加其收入,但并非所有餐厅企业都适用。

  8月9日《北京晨报》

  

  二维码“打赏”看上去有点像国外餐厅的小费,但其实与小费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在许多西方国家,就餐付小费是普遍现象,带有某种文化强制性,消费者不付小费的性质几乎等同于逃单。在中国当然没有这种小费文化,但是各种类似于小费的额外收费却并不鲜见。有的餐厅会按照餐费的10%收取服务费,有的对自带酒水的顾客收取酒具清洗费,凡此种种,都在提醒消费者,餐厅的就餐环境、各类服务都是有成本与价格的。

  对此,消费者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为食物酒水买单之外,给良好的服务一些额外的奖赏是可以接受的,并且如果没有这样的额外奖赏,服务成本总归还是会转嫁给自己。因此,我倒希望二维码“打赏”能推而广之,取代一切形式的服务费、开瓶费等名目繁多的额外费用。

  从顾客角度来说,二维码“打赏”完全基于自愿,这显然就比强加于人的服务费更容易接受。这个自愿包括几层意思:一是有无打赏都不影响顾客获得最基础的服务,不打赏也不会被另眼相看;二是打赏代表了对服务员的真心褒奖,是顾客良好消费体验的真实反映;三是金额多少随顾客而定,不会给顾客造成经济压力。

  从服务员的角度来说,“打赏”是对其劳动成果的认可,有助于其获得个体尊重与职业认同。毋庸讳言,服务业从业者在很多时候还是被视为相对弱势的群体。2015年,国家旅游局等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导游劳动权益保障的指导意见》,提出“探索建立基于游客自愿支付的对导游优质服务的奖励机制”,这其实是从行业角度对导游“打赏”机制的认可。同样地,餐饮行业也需要这样的激励机制,让从业者获得更好的收入与更高的社会地位。

  从餐饮企业的角度来说,实行“打赏”机制,能充分挖掘服务员的服务潜力,更好地提升其服务水平,这就能让餐饮企业获得更好的口碑与更好的效益。

  可见,“打赏”机制有诸多益处,值得推广。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