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宁波后援团在里约的举重馆看台打出横幅祝贺石智勇夺冠。新华社发 |
 |
宁波体育界在石智勇的母校宁波体育运动学校为他助威呐喊。记者 胡龙召 摄 |
□记者 戴斌 实习生 陈晓旦 通讯员 陈皎宇 郑莹 金牌到手后,石智勇这样表述自己的底气:“没有遇到险情,我今天抓举表现非常好,其实这是我弱项,但今天三把我全成功了。尽管抓举落后1公斤,但我觉得没问题,因为我抓举比较弱,输5公斤都有自信追回来。近几年我挺举提高很快,除了廖辉的纪录198(公斤),就是我的195(公斤)。” 这种底气来自于备战阶段良好的训练,也来自于良好的训练保障。自从10多年前落户宁波慈溪,他的运动生涯中有过伤痛,有过挫折,但是他身边的团队一次次帮他渡过难关。所以夺冠之后,石智勇面对央视记者的镜头大声说:“宁波给了我很大的支持。我真的谢谢宁波人民。”后来他在微信上回答本报记者问题时,再度如此表示:“宁波在财力、人力、训练馆等方面,给了我最大最好的保障,是宁波培养了我。” 落户宁波开启新的梦想 石智勇于1993年10月10日出生在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五通镇。这是一个举重之乡,曾经涌现出唐灵生、肖建刚等奥运或者世界举重冠军。 宁波体育运动学校举重教练李冬瑜也出自这里,2004年他回老家探亲时,发现石智勇“这个娃娃身体素质、跑跳、小力量各方面都不错”,就找其家人商量,准备带他来宁波发展。 2005年8月12日,12岁的石智勇来到了宁波体育运动学校,开始了正规的举重训练,并在各方协商下落户于慈溪新浦。“当时在五通练习举重不花钱,但是每个月要交30斤米以及90元钱作为住校的伙食费,如果去浙江,他们答应学习和生活费用全免。”石智勇的父亲石桥生说,送石智勇到宁波练举重,一方面是当时家里生活拮据,但最重要的是想让石智勇有更好的发展环境。 一个小娃娃背井离乡,刚来宁波的日子多少有些不习惯,但在体校教练和教师的关心下,生性好动的石智勇很快适应了宁波的新环境,也越来越活泼开朗,当然也带有一些小顽皮。学校里的教练、教师们一说到他,总喜欢亲切地唤他“小石头”。 本报实习生陈晓旦当年是宁波体校排球队员,与石智勇是文化课的同班同学。“那时班主任是我们的数学老师,姓袁。评选班干部的时候,特意叫顽皮的石智勇当了班长。石智勇有了班长‘头衔’之后,夜自习常常由他坐在讲台上管理,要求大家安静地做作业,他自己的功课也进步了很多。10年过去了,我们依然还是叫他班长。”陈晓旦昨天发现,不少同学都在晒当年与石智勇的合影,大家都是满满的开心、祝福与自豪,“有人说要去找小学时的同学录看看石智勇的签名了”。 伤病曾经威胁到运动生涯 2007年的浙江省举重锦标赛,石智勇开始崭露头角,获得男子乙组52公斤级的冠军。从那一年起,国内比赛他屡屡捧回金牌,为“小石头”长成大栋梁打下坚实的基础。2008年12月,石智勇入选省队师从陈环,之后又被分进了占旭刚所在的一组,成为重点培养对象。2011年12月入选国家队,看起来一切顺风顺水。 2014年,石智勇取得了亚运会入场券,但在这关键时刻,他出现伤病失去了参加亚运会的机会。年轻的“小石头”第一次面临了大挑战,一度产生放弃的念头。得知消息后,宁波市体育局、宁波体校多次与国家举重队进行沟通,积极寻医为“小石头”开展治疗。宁波体校还专门安排李冬瑜教练立赶赴训练基地,日夜陪伴在他身边,亦父亦师地悉心开导他。 最近两年,石智勇跟随中国男子举重队浙江组,一直在鄞江重竞技训练基地训练。“他的腰一直存在慢性的疼痛,最严重的时候,他说一动就疼,根本不敢举杠铃。如果不处理好伤情,肯定是没法继续训练了。”宁波市体工大队副队长程旭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所以那时候我们通过很多办法找省内外名医,最后我们大队长吴承军联系上了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副院长李方祥,把请他来宁波为石智勇会诊,确定治疗方案。后来李方祥也定期来宁波帮助治疗,石智勇终于恢复了训练。” 多重保障为奥运征程护航 宁波在举重项目上,其实拥有不少战绩不俗的选手,比如王秀芬、唐德尚、蒋豪、韩忠、盘永涛、陆星宇……这些人都是石智勇的好前辈、好伙伴。 石智勇备战世锦赛期间,慈溪另一名选手陆星宇和石智勇同吃同睡同训练,充当陪练。而昨天在体育运动学校带着师弟们观看石智勇比赛直播的唐德尚告诉记者,他前段时间也一直陪伴着石智勇。“我当年就是因为伤病,拿了世界冠军之后还是错过了伦敦奥运会。我一直告诉石智勇,不要重蹈我的覆辙。那段时间石智勇的伤比我还严重,但是后来他挺过来了,而且用事实证明,我们有实力拿冠军!”唐德尚说,看着石智勇拼搏里约,遥想自己当年,“心里全是翻滚的波浪”。 石智勇昨天在给记者的微信里特别提到了师兄唐德尚:“我在宁波训练期间他是助理教练,他在技术方面告诉了我很多非常有用的技巧,传授了他的举重经验,对我有积极正面的帮助。”每次石智勇受伤或者思想情绪有所波动,都会从师傅李冬瑜、师兄唐德尚那里寻找温暖与支持。另一方面,宁波重竞技训练基地的硬件保障和后勤保障也为他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为他增添影像分析系统,每次训练后可以回放,细抠每个动作环节;给他安排了专门的按摩床,体工队队医李居权两年来为石智勇24小时护理,一直护航到里约…… 卓越的团队造就成功的个人 正所谓“卓越的团队造就成功的个人”,任何一名运动员从“塔基”走向“塔尖”,每一步都凝结着很多人的心血。夺冠后参加央视“风云会”访谈,石智勇特别感谢了自己的团队,尤其是一直陪在自己身边的前奥运冠军占旭刚,以及浙江另一名教练邵国强。“记得举重队浙江组是2013年平安夜成立的,我原来是62公斤级的,占指导让我升到69公斤级。结果我半年就举出水平,进入到国家队。” “从上一届奥运会结束后,里约奥运会的备战就已经开始。从最初的优势项目排摸,到重点队员的培养和输送,市体育局和下属训练单位一起进行了周密计划和安排,全方位保障有机会入选里约奥运会国家队的运动员。”本届奥运会开始前,市体育局副局长王雷钧这样告诉记者。 此次石智勇里约作战,宁波后援团就在他身边,他们致力宁波运动员及相关国家队主教练的联系工作,解决他们在里约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工作之细,甚至连口服补液盐都从宁波带上,以防石智勇在减重过程中盐分丧失过多,影响体能。 “因为赛前练得非常好,所以我很有自信。这段时间抓举160公斤挺举190公斤从来没有失误过,我上台就很从容,感觉就是冠军。”石智勇微信中多次让记者转告他对团队的感谢,“在备战中,我的团队以及很多人都给我鼓励,给予我支持。” “小石头”梦想成真 2013年9月4日,本报曾以《奋力高举———影记普通宁波人的中国梦》为题刊发了一个图片专版,主打的大图就是正在积极备战全运会的石智勇(如上图)。当时,本报摄影记者许天长问石智勇:你的目标是什么?“小石头”调皮地反问:“你是说近期还是远期?近期目标是在全运会上夺金;最终目标嘛,当然是和石大哥(指大石智勇)一样,代表国家站上最高领奖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