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文 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8月1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退休老师边支教边筹款 为山区建起5座希望小学

她自称是“宁波人的爱心搬运工” 昨天通过本报向社会急征支教老师

  周秀芳在湖南溆浦筹建的第六所希望小学———两丫坪镇黄金村小学。图为周秀芳(后排左四)和孩子们在旧校舍前合影。(受访者提供)

  □记者 孙美星

  

  虽然退休了,但宁波李惠利小学退休老师周秀芳比上班时还忙。2年来,她扎根贵州和湖南山区支教,还发动身边的人献爱心,先后筹集了200多万元,在山区建起5所希望小学。

  这个暑假,周秀芳匆匆返回宁波,为孩子们筹钱,筹物质,找结对家庭。昨天,她通过本报发出求助:急求到山区支教的老师,哪怕大家轮流,一人去一个月也行。

  青海湖边一次偶遇,让她和山区孩子结缘

  退休了就该颐养天年?周秀芳退休前就很想去贫困山区支教,还在李惠利小学当老师的时候,听说有贵州支教的机会,她主动报名参加,但最后因为年龄超过50岁没有去成,这让她一直引以为憾。

  2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圆了她的支教梦。2014年,周秀芳来到青海湖边旅游,看到当地一位妈妈因为孩子作业做得不好打骂孩子,她主动上前劝解和帮助。她的举动让一位大学生看在眼里。

  “那位大学生问我,您这么有爱心,是老师吧?我去贵州支教过,那里最需要您这样的人。”听了这位大学生的话,她当场要了贵州方面的联系电话,回到宁波确认当地确实需要支教老师后,她毅然放弃清闲的退休生活,踏上了支教之路。

  2014年秋天,周秀芳来到有7个班级却只有6名教师的贵州黔南州惠水县蛮纳村小学支教。支教期间,周秀芳走访了自己代课班级所有学生的家庭。由于年纪大,膝盖骨不好,去最远的学生家,她来回走了8个小时。平时,除了掏钱接济生活困难的学生外,她还买来衣服、食品、文具,分给孩子们。

  到最困难、最需要她的地方去,一直是周秀芳的想法。2015年春节,回宁波过年的周秀芳听好友孙绍富说,湖南溆浦县九溪江乡比她在贵州支教的那里还要穷,便决定去看看。

  2015年3月初,在孙绍富的陪同下,周秀芳带着衣被锅碗,来到湖南省溆浦县九溪江乡桐林小学。“当时的景象我永远忘不了。”周秀芳说,教室是用茅草棚搭的,没有窗户,四面透风,冷得刺骨,雪花不断往教室里钻。孩子们只能靠几个火盆取暖,烟雾弥漫,熏得眼泪直流,房子还有随时倒塌的危险。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是老师,说话口音重得周秀芳一句都听不懂。

  周秀芳当即决定留下来,给孩子们上课。孙绍富觉得自己虽然不能上文化课,也可以帮助上体育课、出试卷、改作业,帮得上周秀芳,也留了下来。

  在朋友圈呼吁大家献爱心,她的学生第一个主动支援

  周秀芳一边在支教,一边想着怎样改变这里的现状,为孩子们争取支援。她把学校的情况拍成照片发到朋友圈,呼吁大家帮帮山里的孩子。

  周秀芳早年的学生、上海一家企业的董事长张刚说:“周老师,孩子们在这么差的环境里上课,把旧房拆了,我来造新房。”后来张刚专程去湖南实地查看桐林小学,捐资30万元修建全新的希望小学。之后张刚又发动自己读EMBA的同学一起参与,先后建起了3座希望小学。

  如今周秀芳牵线筹集的第五所希望小学———来凤石浦岑玉希望小学将于下月15日落成,这所小学是象山石浦幼儿园傅萃老师捐资20万元、象山石浦的企业家们出资十几万元建设的。

  除了筹建希望小学,周秀芳还通过各种途径,为当地孩子筹集了大批各种物资。“孩子们没有任何体育设施,全乡只有一个乒乓球台。大家你一点我一滴的,把滑梯、乒乓球以及各种体育设施送过去。”周秀芳说,一年多来,她筹集的各种物资,都是300多名宁波爱心人士“众筹”而来的,有的人捐出一套设备,有的人捐出一件衣服,有的人捐出5元压岁钱,不管多少,都是一分心意。

  “记得宁波有一位老师的妈妈,捐了6万元,给一个乡的小学生每人买了一套校服,孩子们穿上的时候,那激动的情景一直印在我脑海里。”周秀芳说,“当地一名初一学生后羡慕地说‘早知道我就留级一年了,也可以有新衣服穿’。”

  周秀芳说,300多人的爱心捐助故事,一天一夜都说不完,她就是宁波人的“爱心搬运工”。

  心疼孩子她慷慨解囊,自己的苦从来很少提起

  周秀芳说起山区孩子的事情时滔滔不绝,却很少和别人说起她自己的苦。她膝盖不好,有恐高症,血压也高。周秀芳说,每次坐车上山,汽车在之字形山道上盘旋,她从来不敢睁开眼,不敢看窄小的山路和见不到底的悬崖,紧张得双手紧紧拽住前面的座椅背。等到了目的地下车时,前面靠背椅上被掐出几个深深的手指印。

  当地镇政府考虑在山区生活条件差,主动提出让周秀芳住到新落成的镇政府里,被她婉言谢绝。她说,“要是享福,我还不如直接回宁波去”。看着孩子们每天安心上学,她才能放心。

  周秀芳的网名叫“知足周老师”,她说,看到贫困山区教师们的困难条件和无私付出,她觉得自己生活很幸福,很知足。

  见贤思齐,如今周秀芳成了九溪江当地的名人,她的事迹不但感动了家乡人,也触动了当地的人们。九溪江卫生院的医生用行动学习周老师,通过朋友圈悄悄做公益慈善,已经两次向学校贫困学生捐款捐物。当地经商的企业家也纷纷投资基础教育,或改善教学环境,或助建支教平台。

  暑假带着爱心任务回宁波,通过本报急征支教老师

  今年暑假,周秀芳又匆匆回到宁波。昨天,记者见到了周老师,她心焦地告诉记者,她给自己定的任务还没完成———5所希望小学基本都建好了,但入驻的老师还没有着落,她心急如焚。

  “我想一个学校最少要一个老师,但最好是两个,因为又要上课又要给孩子们做饭,一个人忙不过来。而且这些学校都在高山上,下午3点半之后山上只有虫和鸟,两个人一起能作伴,还能相互照应。”

  “我今年快70岁了,一个人教3个年级的课,管二三十个孩子的学习吃饭,有点吃不消。如果有人愿意去支教,哪怕是爱心接力,一个人一次一个月也行。”周秀芳通过本报发出邀请有能力的人一起去献爱心。

  周秀芳的第二个任务是筹钱。“现在第六所希望小学———黄金村希望小学即将开建,除了已从江东教育系统集资的15万元和当地政府的支持外,还有一部分资金没有着落。”最近,周秀芳和孙绍富一直在为建设支教基地而奔波,他们准备动员爱心人士在九溪江建造一所幼儿园和一个支教基地。

  周秀芳的手机里还细心保存着37名贫困学生的资料,希望得到宁波爱心人士的资助。“这些孩子我们一家一家都去走访确认过,大多是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生活都很困难。希望有爱心人士帮助他们解决在学校的吃住等费用,一个学期750元。”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