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大讲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8月1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物理学家眼中的审美法则:
“没缺陷”与“不常见”

可以依此法则欣赏广义相对论与引力波之美

  孙兢喆 摄

  主讲人 张双南

  

  张双南,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粒子天体物理中心主任和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博士。

  近日,张双南受邀来到市图书馆“天一讲堂”为市民做讲座,用尽量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科学与美学的关系,重点是关于欣赏广义相对论与引力波之美。

  审美法则:“没缺陷”与“不常见”

  自然科学研究有“三段式”的研究方法,关于美学也不妨这么做。第一是“归纳”,归纳一下不同类型的美有什么共同点,由此可以得到一个初步法则。然后要“证实”,要看看这个初步法则是不是适用于所有的美?最后一步,就是“证伪”。证伪就是举反例,如果有的审美对象明显不符合所确立的那个美的法则,但是我还觉得美,那就说明这个法则是有问题的,得修改。

  我做了30多年研究,得到的这个审美法则是什么?很简单,只有六个字:“没缺陷、不常见”。我相信很多人此刻大脑里已经出现了“断臂维纳斯”这个例子。“断臂维纳斯”被称为“残缺之美”。残缺不就是有缺陷吗?这是一个反例,对不对?但是雕塑没有实用功能,所以雕塑的断臂不是缺陷,它是艺术品。这个作品美,还因为它的表达方式不常见,它特意制造出这样一种现象,然后引起感情的共鸣。

  有句话叫做“距离产生美”。但实际上,距离产生美的原因不是距离,而是因为距离掩盖了缺陷,是因为在远处看不到细节,看不到缺陷。所以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误区,就是混淆了审美对象(比如说艺术品)和艺术品所描述的对象,传统美学里面讲的残缺美、缺陷美都是不对的。有时候,不是艺术品有残缺,而是艺术品所描述的对象有残缺。我们认为艺术品美,未必会认为艺术品所描述的对象也一定美。

  由审美法则看科学创新

  那么科学技术创新的本质,从美学的角度来考察到底是什么?

  技术创新就是弥补缺陷。人跑得不快,就创造出汽车、火车、飞机,那就是在弥补人的缺陷,对不对?然后创造“不常见”。以前没有飞机,现在有了,这就是创造出来的一个“不常见”。科学创新是什么?是修正缺陷。牛顿理论有缺陷,后来就变成了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先是修正缺陷,然后发现“不常见”,如新的天体、新的科学规律。所以科学创新是修正缺陷,发现“不常见”。

  所以我说,科技创新的本质就是对美的追求。广义相对论是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关于牛顿力学体系,实际上用两句话就说完了。第一句话,牛顿是把伽利略已经建立的理论,变成了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第二句话,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的原创,再加上万有引力定律,然后就得出了开普勒三大定律。

  当时没有人明白,为什么太阳系行星的运行要满足开普勒定律,但是牛顿从他的科学原理出发推出来了,这在当时来讲是不得了的事情。从美学的角度来考虑,我们首先看,在“没缺陷”这方面它的表现是什么?牛顿解释了当时所有已知的相关观测和实验现象,全部解释了。

  在“不常见”方面,牛顿正确地预言海王星的存在及其轨道。正是海王星的发现,彻底确立了牛顿理论作为第一个自然科学理论体系的正确性。所以这个理论在当时来看,应该是在“没缺陷”、“不常见”这方面都到了极致的科学理论。

  但爱因斯坦认为,牛顿力学理论在理论与有用性方面均存在缺陷。因此,爱因斯坦建立了广义相对论。关于广义相对论,我也用两句话来说:

  第一句话它体现了理性思维的辉煌。这体现在爱因斯坦提出了“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的等效性原理”。我们每个人都有惯性,同时也受到地球的引力,爱因斯坦认为产生惯性的是惯性质量,产生引力的是引力质量,它们是两件不同的事情,但又是等效的。

  另外一句话,就是它是物理和数学结合的典范。假设电梯在加速下降,在电梯里的你看一看窗外的东西,你会发现你的空间是弯曲的,为什么是弯曲的?因为你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不再是恒定的,你的速度越来越快,你在单位时间内看到的外面的东西越来越多,所以你就不能再用欧几里得几何描述日常的平直空间了,你需要描述弯曲空间的黎曼几何。爱因斯坦把黎曼几何应用到了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的等效性上,就得到了广义相对论。

  以“没缺陷”和“不常见”法则

  欣赏广义相对论与引力波之美

  有人说广义相对论方程是最美妙的方程。如果只看这个方程,我也看不出它美妙在哪里,只有把它的“没缺陷”与“不常见”讲清楚才能体会到它的美妙。我们知道,在平直时空里,两条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两条平行线相交一定是在弯曲空间里发生的。同样,三角形内角之和,在平直空间里是180度,而在弯曲空间里它是可以大于或小于180度的。

  下面就要给大家讲万有引力的本质以及引力波了。用一句话概括,万有引力和引力波都是时空弯曲的结果。所以从根本上来讲,只要有时空弯曲就一定会有引力波,当然引力也是时空弯曲的一个结果,在平直时空里面是不可能有引力波的。

  这件事情太重要了。地球绕着太阳转,并不是没事吃饱了撑着在转,而是由于太阳导致了它周围的时空弯曲了,地球以为它在走直线,但实际上空间弯曲了,所以只好围着太阳绕圈。

  我们接下来从美学的角度来看一下广义相对论在“没缺陷”和“不常见”两个方面的表现。

  理论方面的没缺陷,体现在它回答了引力的本质是什么。爱因斯坦质疑牛顿引力理论的地方,就是他问了“引力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在广义相对论里面得到了解决。引力的本质就是质量导致时空弯曲,弯曲的时空决定了一切物质的运动,包括光线。光线原则上不走平直的空间,而是走弯曲的时空,只是在我们的日常空间里这弯曲度太小了,我们以为它走的是直线。

  广义相对论在实用性方面也没缺陷,体现在它在弱引力场情况下和牛顿引力理论所说是一样的,因此牛顿理论能够解释和应用的地方它全部适用,牛顿理论里面凡是没缺陷的地方它也没缺陷,但是它又比牛顿理论更加精确,牛顿理论不适用的地方它也完全适用。

  广义相对论的“不常见”体现在什么地方?它是第一个把物质和时空建立了深刻联系的理论。我们知道,在广义相对论以前,甚至我们今天大部分人仍然认为空间是空间、物质是物质,物质在空间里面运动,对不对?但是相对论认为不是这样,物质和时空是相互联系的,而且它第一个揭示了时空在本质上是弯曲的,平直时空只是一个特例。

  牛顿理论预言了海王星的存在,那么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了什么?它预言了特别多的东西,如黑洞的存在、宇宙的膨胀、引力偏折即引力透镜现象,还有引力红移、引力波等,这些预言全部被观测证实了。所以说这是一个极为不常见的理论。

  而引力波事例又是一个目前看来完全没有缺陷的事例。

  记者 陈晓旻 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