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8月1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晴隆羊,普安兔 都是宁波人送去的帮扶礼物

依托养羊养兔,黔西南农户找到了脱贫钥匙

晴隆县沙子镇三合村草地畜牧中心人员向记者介绍“晴隆羊”。
普安县盘水街道长毛兔养殖基地的养殖户李学江给兔喂草。 记者 胡龙召 摄

  □记者 陈旭钦 杨静雅

  

  8月4日下午,记者来到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沙子镇三合村。站在大山之巅远眺,群山绵延,青草长满山坡,羊儿正在悠闲地啃草……

  这些名为“晴隆羊”的羊,没有犄角,屁股滚圆,肥嘟嘟的。它们肉质鲜美,在北京、贵阳、重庆等地市场深受青睐。而这些晴隆羊的“祖宗”———4只纯种波尔山羊种羊,正是宁波对口帮扶晴隆人民的礼物。

  从1996年至2014年,我市投入黔西南州农村综合开发类帮扶资金共计12296.70万元,发展晴隆羊、长毛兔、牛、鸡等畜禽产业和杨梅、枇杷、李子等果林种植业。去年,我市又投入455万元,帮扶黔西南州兴建普安县长毛兔科技培训服务中心、望谟县板栗基地、兴义市则戎乡长冲村香蕉种植基地、贞丰县龙场镇平坝村矮脚鸡养殖基地等。

  四只羊带来的改变

  晴隆地处黔西南州北部的高原地带,曾是一片寸草不生的石旮旯,区域石漠化严重,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

  如何使晴隆人民早日脱贫致富?“因地制宜,靠人工种草养羊,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扶贫效益同步发展,是一个精准扶贫、脱贫、富民的模式。”我市前去挂职的晴隆县委常委、副县长徐敬旺说。

  早在1997年,我市宁海县老区办就出资10万元,从新西兰引进4只纯种波尔山羊种羊,送到晴隆与当地黑山羊进行杂交。此后,我市有关部门多次邀请澳大利亚、新西兰专家到晴隆指导胚胎移植。经过多次改良后,成功培育出优秀杂交品种“晴隆羊”,克服了当地黑山羊生长速度慢、个体小、养殖效益低的弊端,并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据晴隆草地畜牧中心负责人李胜介绍,晴隆羊繁殖率高、适应性强、抗病力强,并具有优质肉羊的品质。晴隆羊出生8个月就能长到50公斤以上。

  从引进4只种羊,到目前发展到53万只晴隆羊的养殖规模,不但带动了当地14000多户、13万多农民就业,还使他们摸到一条脱贫路径。

  三合村村委会主任邓吉龙说,2000年时,该村村民年人均收入700元还不到,是出了名的“光棍村”。头脑稍微灵活点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谋生。如今,有300多户家庭种草,有100多户养羊。去年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11000多元,迅速脱贫了。

  该村村民罗照成四兄弟,曾经因为太穷,40多岁了都还没结婚。三年前,四兄弟利用宁波对口帮扶的资金建起了羊舍,两人种草,两人养羊,有了10多万元的收入。如今,四兄弟全部娶了老婆。罗照成说:“如果没有宁波人的帮助,我们四兄弟只能打光棍一辈子了。”     

  如今在三合村,家家户户有了摩托车,6户家庭还买了轿车。有200多名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到村里种草、养羊。

  晴隆模式被树为全国扶贫典范

  在晴隆,以养羊、种草为突破口,4万余人找到了脱贫的“钥匙”,辐射带动晴隆县农户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探索出了一条种草养畜与石漠化治理、生态修复与农民增收结合的路子,“晴隆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树立为全国的典范。

  2008年5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吴邦国在考察晴隆草地畜牧业时说,这是一个当代人挣钱、子孙后代享福的项目。对国家来说,保护了生态;对农户来说,脱了贫。

  251只兔子引出的产业

  “一只兔,油盐醋;十只兔,新衣裤;百只兔,娶媳妇;千只兔,进城住。”这是一首在黔西南州普安县广为流传的顺口溜。如今,该县的长毛兔从最初的251只发展到140万只,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而这最初的251只长毛兔,也是宁波人的礼物。

  宁波对口帮扶黔西南州,镇海区具体帮扶普安县。根据普安县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2006年年底,镇海区免费提供价值10万元的第一批251只种兔进入普安6户农户家里。

  2007年12月,普安县政府与镇海德信兔毛加工厂签订“产业化发展长毛兔养殖项目合作”协议书,明确由德信兔毛加工厂负责收购普安县长毛兔养殖户所生产出的兔毛,解决了农户销售难题。

  至今,宁波已帮扶普安县413.9万元,用于农户兴建标准化兔舍、组建机械化不锈钢兔笼、技术培训和购买种兔,形成政府扶持、公司带动、农户发展的良好格局,创造出另一种对口扶贫开发模式。

  长毛兔养殖投资小、见效快,一个农户投资7万元修兔舍(500个笼位)、引种40只,一年半内就可收回成本。现在,普安县掀起了长毛兔养殖热潮,随处可见“抱团发展长毛兔,精准扶贫不愁富”的标语字样。

  当地农户依靠长毛兔养殖,在家门口赚钱,实现脱贫致富的同时,还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普安县盘水街道长毛兔养殖户李学江说,以前他在温州务工,过年才能回家一次,听说家乡在发展长毛兔养殖,效益明显,于是回乡,今年年初购买了100只长毛兔幼崽开始自主创业。

  “我的100只兔子马上要第一次剪毛了,投入的钱能收回一大笔。”李学江说,他得到国家扶持精准贫困户的特惠贷资金扶持,今年计划养500只兔,而一只兔一年就有100元左右的纯收入。

  长毛兔产业已在贵州全省推广

  据市经合办调研员仇忠平介绍,宁波市本级和镇海区等单位合力推进普安县长毛兔产业的发展。目前,长毛兔产业已发展成为贵州全省推广的扶贫产业。

  据悉,《贵州省长毛兔产业化扶贫规划(2015-2020)》提出,到2020年在全省发展长毛兔1000万只,明确以普安为中心,辐射兴义、安龙、兴仁、晴隆、盘县和关岭等9个县(市),共同打造贵州黔西南长毛兔产业带,使贫困人口在产业发展中整体实现脱贫。

  延伸阅读

  我市帮助贵州培育特色产业

  本报讯(记者陈旭钦 杨静雅) 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我市在贵州对口帮扶中,培育适合该地区实际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努力实现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比如,市本级和北仑区、市外经贸局联合投资1500余万元用于兴仁县山地生态农业园建设,万亩枇杷树已遍布山岗,促进锁寨等5个村的村民脱贫致富。我市资助建设的安龙出口食用菌农业示范园区,标准化种植大棚559个,年可生产鲜菇7650吨,产值2.03亿元,基地现已入驻种植农户258户760人。资助引进的优质杨梅项目,现已发展到两个州的17个县100多个村,面积4万余亩。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