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福万家志愿服务站的志愿者为居民修家电。 |
□记者 顾嘉懿 通讯员 金一恒 文/摄 福明街道福城社区成立于2011年1月,是一个纯拆迁安置社区,由福明家园三期和东都华庭两个小区组成,居民来自戚隘桥、史魏家、戎家、后塘、潜龙、徐戎等18个农村拆迁和城市拆迁地块,共计3250户居民。 如何推动失地安置农民尽快实现身份的转变,促进居民与农民实现融合居住、融合发展?福城社区注重在“福”字上做文章、下功夫,打造了以“纳福、聚福、写福、送福、祝福”为关键词的“五福文化”。 宜居品质 志愿服务惠万家 宽敞明亮的餐厅,舒适整洁的按摩室,设施齐全的健身室……福城社区“福康苑”日间照料中心重新开放,社区老年人有了休闲新去处。 这里总面积500多平方米,设有日托室、棋牌室、阅览室、书画室、理疗室、科普室等六个功能室,其中日托室设有5张可折叠床,配有空调、电视机、按摩椅、远红外频谱洗脚桶等,老年人可以在此休闲聊天。“我们每天在这里做免费理疗,找人说说话,还能交到朋友,比一个人待在家里强多了!”正在做按摩的魏建华阿姨开心地说。 在福城社区,以“福”字为头的“据点”还有很多,“福罗米”创业就业助跑站亦名声在外。社区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安置型社区,小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多,为此,在2012年10月社区成立了“福罗米”创业就业助跑站,开设各种培训班,提高失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定期开展招聘会,为社区失业者“圆梦”。一批热心的志愿者也加入其中,目前这支队伍已从创立初期的5人壮大到20余人。 据福城社区党支部书记介绍,“福罗米”创业就业助跑站是社区“福万家”志愿服务站的一个特色服务。“福万家”志愿服务站由志愿服务总站、福航志愿活动室、福罗米创业就业助跑站、福安康老年乐园以及福星健康小屋组成,通过该平台,为全体居民提供一站式志愿服务。 人文品质 名俗家风有传人 在福城社区内,有着宁波市首家以福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民风记忆馆。该馆展区面积约500平方米,围绕“五福文化”,以五个关键词分五大专题,收藏展示了数百件老物品、老照片以及由社区党员、志愿者共同绣制的“百福墙”等,希望借此传承社区“福”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 为了更好地丰富微型博物馆的内容,让年轻居民形象生动地了解旧时生活方式,社区于建馆之初便开始了“收集老物件,回忆旧时光”活动,得到居民的积极响应。热心居民纷纷拿出农耕器具、旧照片、旧时生活用品文档资料等自家收藏的老物品,成为博物馆的一部分。如此一来,博物馆与居民们的“情缘”也更加深厚了。 “艰苦朴素是美德”、“宽以待人,常怀感恩”、“向善乐学,进取豁达”……今年1月,福城社区还建成了一个“家训家风记忆馆”。来自社区20户家庭的“立家训·树家风”优秀作品和30件传家老物件同时展出。家训宣传册、家训门型三折页、家训宣纸镜框,六十年代毛泽东纪念摆件、老式搪瓷杯,七十年代结婚证、工作证,八十年代彩丽牌照相机、西湖牌缝纫机、第一代模拟移动电话,整整齐齐摆放在“家风家训记忆馆”展示台里,供大家参观学习。 生态品质 打造社区宜居环境 福明街道福城社区属纯拆迁安置社区,由福明家园三期和东都华庭两个小区组成,打造社区优美、安全的宜居环境一直是社区工作重心。 为了改善社区环境卫生,社区联合物业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对社区内的绿化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定期开展楼道清理、绿地种菜,发挥社区志愿服务团队作用,开展清洁家园、文明督导、微志愿认领等活动。还为了宣传“生态、环保、节约”的理念,号召居民共同制作生态环保墙。 福城社区还创新了河道治理方式,尝试用水生植物和生物培效反应器来净化水质、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有效消除河水臭味,社区居民纷纷给予好评。“这是新置的‘生物培效反应器’,管子里流出的是经过净化的河水,泡沫是氧气形成的。”安装水质净化器的技术人员介绍说,该装置主要利用生物酶反应,把原本已经黑臭的河水变成净化水。“现在每天在河边晨练,臭味没有了,阿拉心情交关好!” 据了解,福城社区已多次开展“志愿巡河”、“植绿护绿”、“节约用水”等相关志愿服务活动,并以高科技助力“五水共治”,还居民蓝天绿水,取得明显效果,赢得无数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