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文 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8月23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树来甬谈画画

为何画中多花 只因迷恋江南

  □记者 陈晓旻/文 胡龙召/摄

  

  一张水墨小品,配一首白话的古体诗,画面简洁明快,妙趣横生。画面中大多还有一个穿长衫的人,面目不清,处在山间花丛,绚烂中又有几分寂寥。这就是老树的作品。在网上很红,常常刷屏朋友圈。昨天,老树现身甬城,主讲“惟有诚恳与自由”讲座,与宁波市民畅谈艺术和生活。

  被江南的繁花感动

  老树,本名刘树勇,1962年生于山东临朐,198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现为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艺术系主任。上世纪80年代初他曾自习绘画,2007年开始重操画业,在新浪微博上以“老树画画”闻名。

  老树红得突然,似乎如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得满树花儿缤纷的感觉。老树说,2007年,刚过不惑之年的他得知父亲得了胃癌,心情很不好,一天睡不着觉,便随便画了几张,没想到一发而不可收拾,发到微博一不小心成了“大V”。用老树自己的话说是“吓我一大跳,本来我是自娱自乐的,真应了求之不得,不求自得”。

  老树的新书叫《在江湖》,微博让他感觉到“江湖”的存在,什么样的声音都有。但老树不在乎,依旧保持自己纯粹的诚恳写诗作画。他的画大多以江南为背景,画面通常繁花似锦。老树说,作为北方人,他真心迷恋江南。1979年,填报高考志愿时,看到南开大学带了个“南”字,“我以为这个学校就在南方”,于是就填报了南开大学中文系,“通知书来了,才知南开大学在天津”。没能去江南念大学,老树后来把满脑子的江南想象塞进了“老树画画”里,花海常常占了很大的画面。

  “1983年去绍兴,在一条窄窄的弄堂里看到成片的粉色的蔷薇花,太震撼了,我就等着有个姑娘走过来,没想到走过来一个挑货的老头……”老树总是不露声色地抖个包袱。

  喜欢岁月静好的感觉

  老树画的是江南山水,内心向往的是美好的田园生活。活在现代都市中的人们,充满着焦虑和疲倦,而到山水之间,到花丛和树荫之下,就会获得一些心灵的慰藉和放松。那位头戴草帽身穿长袍的民国先生,正是现代人回归自然的一个艺术符号。

  老树告诉记者:自己对民国的偏爱缘于十几年前编辑《旧中国大博览》,当时用了1901年到1948年的六七千张的老照片,就沉浸其中了。2007年第一幅画中的人物就是个穿长衫的,觉得挺好,于是就沿用下来了。

  记者问:“很多人说你的画跟丰子恺的画很像?”老树明确回答:“我的画与丰子恺没关系。”但他补充说:“我喜欢丰子恺先生的精神,我喜欢他画中那种味道和安详,所谓岁月静好的感觉。”

  配诗要写得通俗最难

  老树的画,最有趣的往往是他的配诗,带有古风且具新意,有时还带着调侃。“写诗有时候比画画还费劲一些。因为我要把它写得有意境,要有代入感,还要通俗。通俗最难。叶嘉莹教过我古诗词,学过古代文学史、诗词歌赋的人,因为有过专业训练,有时候会掉进去,写诗要讲平仄讲押韵,要对仗呀、用典呀,我认为这是个很大的障碍。我有时候来回改,为了改成大白话。”

  “现在我们都以为唐诗最厉害,其实应该是《诗经》最高,那时候的诗歌是从民间自然生长出来的,不像唐诗是做出来的。唐以前的自由诗统称为古体诗,唐以后是讲究平仄的旧体诗了。”老树直言自己写的是白话古体诗。

  老树说,古代诗书画是一体的。“我是研究传播学的,画画是视觉传播,文字则是观念传播,画配上诗文,两者能互相补充,结合起来画的信息就丰富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