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 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8月25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街谈巷议

  对滥办宴席,严管更要自治

  8月10日,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南坝镇一村民为自己母亲办寿宴,但当天就被举报违规办宴席,随后,这位村民被要求缴纳650元,一份现金缴款单显示,这笔钱是“违规办宴席认识费”。对此,南坝镇纪委表示,为了制止当地频繁办酒席的风气,各村此前均出台了村规民约。

  8月24日《成都商报》

  

  不可否认,随着人们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农村掀起了一股滥办宴席的歪风,除了婚丧嫁娶,生孩、升学、做寿、乔迁等,均要大摆宴席。这股“人情风”的滋长和蔓延,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而且损害了人际关系。鉴于此,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坚持禁止大操大办。各地以“限宴令”为突破口,不仅只允许“婚丧嫁娶”办宴席,而且限制了桌数和人数,并实行办宴席报备制度。

  问题是,“限宴令”仅适用于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对普通群众没有约束力。这时候,就有待于村民自治了。依据《村民自治法》的规定,农村实行村民自治,通俗的说法就是通过村民集思广益、民主参与的共同管理。对于诸如红白喜事办宴席等民俗事项,则是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村民自愿参与、共同遵守,并由村民委员会来行使管理权利。可见,四川达州专门针对治理办宴席,制订“村规民约”,提倡勤俭节约,杜绝铺张浪费,拓展了“限宴令”的覆盖面。

  换言之,对于农村滥办宴席,严管更要自治。事实上,“村规民约”治宴席,是公共管理的有益补充。一方面,不管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均应严格执行“限宴令”。另一方面,各地应借鉴四川达州的做法,将规范宴席等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汪昌莲

  

  一分为二看待“过半大学生刷手机”

  8月,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在来自全国的1937位大学生中发起投票,55.06%的大学生表示暑假基本“‘宅’在家刷手机度过”。同时,在面向180余所高校的622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72.87%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曾对暑假有过规划,其中36.34%的规划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36.28%的大学生受访者对自己的暑假生活表示满意,52.73%的大学生认为满意程度与金钱无关。

  8月24日《中国青年报》

  

  “55.06%的大学生表示暑假基本‘宅’在家刷手机度过”,有的人一看见这个调查数据就大惊失色,忧心忡忡,立即将满腔怒火对准手机依赖症猛烈炮击,在笔者看来未免偏颇。

  今年夏天过于炎热,超过40天的酷暑天气连气象部门也接连不断地发出预警,让人们尽可能地避开高温时段外出,大学生正在暑假期间,有些是离家几月,回家后呆在家中休息调整也很正常,和分居各地的同学们联系、看各种资讯也多半在手机上,而“朋友圈”成为现代社会观察世界、个人宣泄真实情感的地方,加之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大学生暑假基本“宅”在家刷手机也不必太过惊讶。

  手机的本质是一种交流传播媒介,是一个工具。信息化时代,手机已全方位介入我们的现代生活,利用得当,则如虎添翼,反之则深受其害。就大学生刷手机而言,除了沉迷于网络手游、网络社交、网络购物等无聊地打发时间外,手机也可以成为阅读、讨论、交互、接收良好讯息的生活“助教”。由此可见,工具是否利用得当,关键在于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之。

  当然,对于很多大学生坦承自己患有“手机依赖症”我们不可掉以轻心。不少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网络上传送着大部分碎片化的信息、八卦娱乐等信息将各种正、负方面的能量汇聚起来,可能会影响大学生们思维、价值观、判断事物的能力,导致个人的社会交往逐渐淡化,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日益失去感受力和参与感,对是非的辨别力、情感的领悟力在不断被弱化甚至渐渐丧失。

  斯涵涵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