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庞锦燕 1993年设立的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已成为集体育竞赛、文化交流和形象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重要平台。作为第二十四届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司长刘扶民昨天出现在开幕式上,就中日韩三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及青少年体育发展相关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王楠、林丹等名将都曾参加这项赛事 “很多著名运动员小时候都参加过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比如王楠、马琳、林丹、王励勤等。”刘扶民说,中日韩的很多孩子都是通过这个平台,第一次接触国际赛事,增加了比赛经验,磨炼了意志,从此走上更高水平的平台。因此,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对三国青少年的后备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未来的奥运选手可能就出自这里。 “举办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展开三国间的青少年体育交流,为推动三国体育、文化的发展繁荣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刘扶民说,就这次参赛的运动员实力而言,中日韩三国旗鼓相当又各有所长。 中国青少年体育活动普及率还不够 在近几年的考察中,刘扶民发现日韩青少年体育普及率和青少年体质状况均在中国青少年之上。“以日本为例,他们的学校体育、学生社团非常发达。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品牌体育项目,不论是参与的学生人数、锻炼氛围,还是普及率都非常高,这点值得中国学习。”他说,目前中国的青少年社会体育组织远远少于发达国家,举例来说:中国共有7000多个青少年社会体育组织,而在美国,光是一个体操项目便有5000多个青少年社会体育组织。 “提高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普及率是当务之急。参加体育项目可以让青少年走出教室,让运动成为良好的生活习惯。”刘扶民指出,中国青少年目前存在“高身材、低体质”的状况———近20年来,尽管中国青少年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增长,但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却持续下降。因此,抓青少年体育,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无论是对群众体育普及、竞技体育提高,还是对体育产业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