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 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8月31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眼睛很“受伤”,家长老师要担当

  胡晓新

  开学在即,最近几天宁波各大医院的眼科都出现孩子扎堆就诊的情况,看近视的小患者最多。据了解,由于暑期培训班不断,或是看电视、打游戏、玩手机不节制,很多孩子在暑假里,眼睛不但没有得到休息,视力反而下降了。

  8月30日《宁波晚报》

  

  近几年,每个暑假和寒假快结束的时候,各地医院眼科几乎都会出现小患者扎堆的现象。导致孩子假期眼睛“受伤”的直接原因,正如医生所说———太宅!暑假期间不少孩子在家没人管,长时间看电视或上网,一个暑假下来,视力下降当然很明显,这样的例子有不少。但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行为往往是成人世界的反映,家长以及老师平时潜移默化的“示范”效应,也是让孩子眼睛“受伤”的重要诱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近日常州小学六年级学生费东创作了一首很“红”的小诗:“别人都要生二胎,我爸妈不用了,因为他们已经有了小儿子———手机。早上,他们捧着手机,看看朋友圈;晚上,他们捧着手机,刷刷微博;长此以往,我的地位早晚不保。我该怎么办?”可以想见,家长如此“以身作则”,受其熏陶,到了暑假,那些自制力相对较差的孩子,怎么可能不撒着欢儿仿效父母将手头的电子产品玩个痛快呢?

  那么,在学校里,孩子该听从老师的教导合理用眼了吧?但许多时候未必如此。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形成近视眼的主要原因,是青少年户外活动时间严重不足,因此眼科专家呼吁,保护孩子的视力,除了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每天2小时的室外活动一定不能少。而开学后每天至少2小时的室外活动能否保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特别是老师的引导和调剂。但不少老师未必有这个意识,就算有,教学工作一忙也往往丢到了脑后。更何况老师自身也未必能保证每天至少2小时的室外活动,有些在余暇时间还是“低头一族”呢。不少孩子在学校里缺乏制度性的督促,也缺乏“榜样的力量”,难以形成科学用眼的习惯,又怎能指望在没有老师监督与指导的假期里科学用眼呢?

  要改变这种现象,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有所担当,率先垂范,在言教的同时更重视身教。家长和老师不妨首先从保证自己每天至少有2小时的室外活动做起,这样,督促起那些喜欢宅在家里、宅在教室的孩子进行室外活动来才更有底气,更有效果;有“手机控”的家长或老师更应有所节制,毕竟这样不但对子女、学生不好,对自己也不好。当然,教育部门、学校与老师更应该作出制度安排,切实保证学生每天有至少2小时的室外活动,帮助孩子形成科学的用眼习惯。只有家校合力,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形成,才能大大降低假期眼睛“受伤”的概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