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蜀 三月下旬,我的一位家在山区的亲戚带着最新的一点“明前茶”来我家,说想在新碶把这新茶卖了。我知道这茶叶是最好的,可以卖出很高的价钱。可是亲戚早上出去,在菜场和街道上转了大半天,才卖出一点点,收入不到两百元,简直只够他这一天的工钱!晚饭时,他垂头丧气地说:“这么好的茶叶都没人买!”我知道他已经把价钱压得很低了。心想,农民想挣点钱,实在太难了! 晚上,我打开电脑上网时,忽然有了主意,对他说:“你告诉我茶叶的名称和价格,我帮你在网上卖卖看。”他将信将疑地指着电脑显示器问:“网上?在这个地方能卖掉茶叶?”我没有把握地回答:“试试看吧,或许会有人要。” 我已经有多次网上买东西的经历。在本地一个论坛的“二手交易”里,我买过艳丽的盆花,买过实木的凳子,甚至还买到过别人家用不完的超市卡;另外,在“阿拉团购”里,我还买来了蚊帐和保暖内衣。 可是,说实话,我做的这几次网上“生意”,都只是买进,还从没做过卖出的事呢。现在,我要学做卖家了! 我看这个论坛上,与“做生意”有关的板块有“阿拉商城”、“阿拉团购”、“物物交换”和“二手交易”等。我想,我帮人卖这点茶叶,似乎没资格跑到“商城”里去,显然也不是“团购”,又不是“物物交换”,这新上的茶叶更不是二手货。那么,我跑到哪里去叫卖呢?反复在各个板块比较,最后还是觉得这“二手交易”有点熟悉,况且这里面,别人也常有卖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未必是二手货的。反正,不管怎样,只要有人看见,会有人来买就行了。于是,我向亲戚问清了茶叶的名称、特点和价格,用自己的网名在“二手交易”里发了一个帖子,附上自己的电话号码。 谁料出师不利,这帖子发了一夜加半天,虽然曾有好多人点击,却没一个人来电话询问。白等了一上午的亲戚也大失所望,吃了中饭后,他悻悻地说,还是自己再拿到街上去碰碰运气吧。谁知道他带上茶叶刚迈出门,我家的电话就响了。一拿起话筒,正是想买茶叶的,我连忙跑出去叫回了亲戚。出乎意料的是,那人竟是个大买主。原来,这“明前茶”质量虽好,但价格也高,所以多数普通茶友有点消费不起,而这位来电话的朋友,经济条件显然比较好,一听我亲戚出的价格,觉得便宜,说来看过货后,如果真的好,这几斤就全要了!这第一炮就这样打响了。 亲戚看网上卖茶这个方法好,后来仍找我帮忙。那是清明以后谷雨之前的茶叶,称为“雨前茶”,虽然比不上“明前茶”珍贵,但也是好茶叶。这次价格比上次低了,来问的人就多了。有一对夫妻一起过来,看了茶叶后,丈夫说买两罐,妻子说买四罐。丈夫说两罐够了,妻子说,我也要喝呀!有一位朋友希望送货到他家,我就和亲戚一起带茶叶过去。那人看了茶叶包装,问为什么直接装在茶叶罐里而没装袋密封,我说,农民自家采制的茶,又没真空包装设备,再说,这样更好啊,可以让你当面看清茶叶的质量。他又说,你这分量足的吧。这话我就不敢回答了,而我亲戚很自信地说,肯定足的。那人不信,拉开抽屉拿出一只小小的电子秤,把每罐茶叶都倒出来重新称了称,结果是每罐都还稍有超出,他这才满意了。不过他又把价钱每罐往下压了5元。我想说,这个价格已经非常便宜了,农民也不容易呢。但是我亲戚还是点了头。还有一位朋友,原来约好第二天九点前来,可是九点半了还没音讯,这时另外有人来问,就卖给了他。到下午,这前一位朋友来电话询问,说是上午因故没能来。我告诉他,过了九点以后已经卖给别人了。他在电话里说了声“晕倒”。又有一位朋友买好茶叶后叮嘱,明年新茶上了再打他电话,这我可没敢答应,怕记不住号码误了人家。 就这样,我亲戚今年的茶叶,差不多全由我帮着在网上卖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