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新 12年前,北大毕业后在长安街头卖肉谋生的才子陆步轩,经媒体报道后几乎家喻户晓,还掀起了一场关于人才话题的大讨论。随后,陆步轩被安排进了西安市长安区档案局从事地方志工作。近日,陆步轩把自己曾经梦寐以求的公职给辞了,要重操旧业当“猪肉佬”。 9月20日《华商报》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从12年前陆步轩的身份标签由“北大屠夫”“晋升”公职人员,到今天再由公职人员主动“还原”为“猪肉佬”,是不是像一些人想像的那样,是公职人员的“价码”看跌呢? 在外人看来,陆步轩的辞职虽有“想干事”的情怀因素,但直接原因是“钱少”:在成为公职人员之前,他通过卖猪肉10年赚了200万元,但入职后,开始时年收入只有万把元,与他开肉店的收入相差甚远。2010年之后,肉店交给别人经营,没有了肉店的收入,仅靠一个人的工资维持一家的生计也有一些困难。现在,他准备和合伙人北大校友陈生一起赶互联网大潮,在网上卖猪肉,收入当然比公职人员要高得多。但是,这与公职岗位“价码”看跌,吸引力递减说法,扯不到一块去。 拿导致陆步轩成为公职人员后的“低收入”来说,本世纪初期,中西部地区万把元的年收入是不算高,但与当地的平均收入相比,也不算低。另外,除了看得到的工资收入,还有规范足额的“五险一金”、较为丰厚的退休金等体制性保障。还有,陆步轩提出辞职后,单位领导为曾劝他再坚持三年,工龄达到30年,办理提前退休手续,什么都不耽误———除了公职人员,能享受如此待遇的能有几人?而卖猪肉谁能保证稳赚不赔,收入福利能有公职人员稳当吗? 看来,“北大屠夫”辞职“重操屠刀”,与公职岗位价码看跌的“臆想”相去。如果陆步轩没有之前卖猪肉的历练,就是单位撵他,恐怕也未必肯走;没有“北大屠夫”的光环及由此带来的“网红资源”,想脱离公职另谋高就,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各地持续多年、热度不减的“公考热”,也正说明公职岗位魅力不减,仍然是许多年轻人梦寐以求的首选。 对陆步轩来说,是继续留在公职单位“朝九晚五”,还是辞去公职继续卖肉,对实现自己情怀、创造更多社会价值更有利?答案显而易见。因此,采取多种措施给“公考热”降温,让创业创新的环境与魅力超越公职岗位,吸引更多社会精英参与创业、创新,而不是一窝蜂去挤公考公职这座“独木桥”,才是公众更愿意看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