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9月22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双湖之夜

  □碧水

  

  不知是我的《梧桐叶项链》写到法国戏剧,写到莫里哀,还是她曾任戏剧专业教授的缘故,露希拉做了两件事,一是借给我一叠有关法国戏剧的艺术史料,皆有莫里哀的介绍与历史地位;一是约我看戏剧,问我们是看莫里哀的《厌世者》,还是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莫里哀是法国喜剧作家、戏剧活动家、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创始人。在法国,自然选看《厌世者》,更何况莫里哀是法国戏剧的精神符号。史记,51岁的莫里哀倒在巴黎歌剧院的舞台,是在1673年2月17日晚上。那晚,莫里哀正在表演自编的《无病呻吟》里的角色。在莫里哀谢世3个多世纪的今天,还能看莫里哀的戏剧,真是太好了。

  然天公不作美,约定看戏的那天大雨倾盆,按家乡的“夏雨不过昼”之说,临近昼过(晌午),天公还在大哭。看戏是在室内,而游茹城城堡却在室外,大雨如注,怎么游城堡呢?城堡在蓬塔利耶市郊,戏院也在蓬市,一路南下,至少需两个小时的车程,真是好事多磨。我站在窗前,双手合十,祈祷天色开颜、乌云转色。

  吃过午饭,乌云渐转黛青,雨点渐稀,吉侯姆驾车,我们前往城堡。至城堡脚下的停车场,才知冒雨而至的游客不少。早在18世纪,茹城城堡就是与巴士底狱、伊夫城堡齐名的国家监狱。囚禁于茹城城堡的犯人故事,有的富有戏剧性,不少被编入导游词,让我记住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女人,一个是男人。女人的名字忘了,只知她为囚禁于茹城城堡的情人而来,又为她的情人而殉情;男人叫米拉博伯爵,此人后在法国大革命中重登历史舞台,成为起草《人权宣言》的作者之一。

  法国多城堡,每次走出城门皆有残酷与无奈的感触,残酷是人性的残酷,血腥对待同类;无奈则是生命的短暂,一切皆如烟云,荣也好,辱也罢,留下的无非是一段文明的沧桑。茹城城堡之游,既有同样的感触,又有不同的记忆。记忆两个人的故事外,还有一段与雨果的《悲惨世界》有关的插曲。那是小说描写的牢房,冉阿让苦役被释放出来的牢房,就是茹城城堡。大凡看过电影《悲惨世界》的人,或多或少对冉阿让逃生时那个直径有1米多的下水道有印象吧。影片中的下水道就是取景于茹城城堡。

  凭城堡门票可看一场驯鹰表演,此与游城堡、看戏皆为双湖之夜系列活动的内容。每年暑期,是法国人的休假度假期,双湖之夜是蓬塔利耶市策划的系列旅游项目,除此之外,还有苦艾酒展示品尝音乐会、阿比西尼亚俱乐部音乐会与双湖之夜音乐节之类活动。坐在室内球场,看蹦跳雀跃的法国孩子,实在佩服活动的策划创意,因为系列活动让不同年龄的游客找到了各自的喜好。

  看戏,其实类似家乡的旅游夜剧场的概念。双湖之夜的戏剧为重头戏,每晚两场。我们选的那晚,一场是19点半在洗衣房剧院上演的轻喜剧,一场是22点在伯纳德·布利尔剧场上演的《厌世者》。

  走进洗衣房剧院,差不多座无虚席。观众像坐公交车似的从后排坐起,我们同行的5人坐在四、五排的边位。不知剧名,只知全剧是两男一女的弹唱、独唱、合唱、两人对唱,他或她弹奏的乐器全是用锅盆瓢碗杯瓶灶之类器皿。又不知是否专门制作的乐器,外表看去皆是法国的厨房用具。我坦言,几乎听不懂他或她唱的歌词,然又似乎看得明白,那是从深夜到凌晨发生在厨房的故事,是三个室友喝醉酒后闹出的笑话。我被他或她倾情的表演所感染,几乎同时能与法国观众一起鼓掌表达看戏的心情。在一个俗气的厨房,竟能演唱一个多小时,实在令人感叹。

  布利尔剧场是个老剧院,剧院还保留着1864年建造的楼梯。剧院外的大厅,兼售票、售餐、食堂诸功能,吉侯姆请我们在大厅吃法国快餐。相对而言,《厌世者》难懂,幸亏早看过剧情介绍,又是一个多小时的戏。双湖之夜,看莫里哀,又不仅仅只看莫里哀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