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 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9月23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式马拉松不必崇洋媚外

  苑广阔

  近日,第36届北京马拉松赛圆满落幕,来自埃塞俄比亚的三名选手获得男子组前3名,与此同时,女子组冠、亚军也同样被埃塞俄比亚选手包揽。近年来,中国马拉松赛事奖牌频频被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非洲选手包揽。国内马拉松赛事到底该不该邀请这些“外援”来参加?

  9月22日中新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迎来了各项马拉松赛事的井喷式发展,除了著名的“北马”“广马”“深马”之外,国内各二三线城市,也纷纷组织自己的马拉松赛事。以2015年为例,中国田径协会掌握的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的赛事达到134场,参与人数达到15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从覆盖区域上看,目前马拉松赛事已经涵盖了4个直辖市和全国23各省、自治区的79个城市。

  现在的马拉松赛事,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国内各城市对外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城市知名度,对内满足人民群众体育锻炼的主要方式之一。尤其是随着百姓锻炼意识的增强,通过网络“约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一座城市如果能够有一项高规格的长跑赛事供他们参加,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得到展示,确实算是一项“民心工程”,也受到了市民的肯定与欢迎。

  但是近年来的马拉松赛事,也出现了一种多少令人有些不安的现象,那就是几乎所有马拉松赛事的冠军、亚军、季军等比较靠前的名次,都被来自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的选手垄断了。尤其是那些奖金设置比较高的马拉松赛事,跑在队伍前头,并且最终夺冠的选手,往往都是这几个国家的选手为主。据媒体报道,一个优秀的职业跑步运动员全年的收入可以达到20万美元,而最顶尖的运动员年收入甚至可以达到100万美元以上。

  各地马拉松赛事之所以邀请这些国际高水平选手参赛,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赛事的精彩程度和吸引力,也以此来显示赛事的影响力。本来这也没有什么错,但凡事物极必反,当越来越多的国内赛事前几名的名次和奖金都被国外选手拿走,也逐渐引发了国内选手和长跑爱好者的不满,甚至也引起了国家体育主管部门的关注。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就表示:“今年6月,中国田协连续出台包括《马拉松经纪人管理办法》、《关于邀请外籍优秀运动员参加中国境内马拉松赛事的管理规定》在内的三个文件,对国内马拉松比赛邀请国外运动员进行引导和规范,中国田协不鼓励所有的国内赛事都邀请外籍优秀运动员。”

  之所以要对这种现象进行引导和规范,一方面是赛事组织者邀请国外选手参赛,要额外花费一笔不菲的经费,同时对赛事品牌带来的正面影响力有限;另一方面,马拉松赛事应该引导和鼓励更多的普通跑步爱好者参与,为普通长跑爱好者提供更好的参赛保障和服务,而不是把经费都用在少数几个高水平运动员的身上。而几乎每项赛事的名次和奖金都被国外选手拿走,一定程度上也压制了国内跑步爱好者的参赛热情。

  说到底,如果是举办国际锦标赛事,邀请专业的高水平运动员是必然的,但一些二、三线城市的民间马拉松赛事还是应该给国内的跑步爱好者多一些空间,而不是“崇洋媚外”。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