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物 名片: 俞志华,民间老艺人,甬剧“草花”名角之一,集编、导、演于一身。不满14周岁进甬剧团。“文革”开始,剧团解散,他进了工厂,但一直钟情甬剧,勤练技艺。退休后,在家乡下应和业余演员一起创建民间甬剧团。创作了《婆媳和》《老爹泪》《乡下贵发哥》《烂冬瓜传奇》《桂珍与桂英》《连环案》《坐错花轿》《团圆以后》等剧本,创作新剧目数量、演出场次均为全市同等剧团之首。 □赵淑萍 他被人们誉为“甬剧草花艺术的‘守望者’”和“民间甬剧集大成者”,也有观众亲切地叫他“甬剧老头”。13岁那年接触甬剧,现已年逾古稀。悠悠六十余载,人生如戏,其间有多少跌宕起伏、磕磕碰碰,但是他对甬剧的热爱始终不变。甬城一半的业余甬剧团队都排过他编的戏,他把后半生的精力都投在了业余甬剧的繁荣兴盛上。 “小小人”的大造化 看甬剧《婆媳和》,几乎要笑出声来。这个“甬剧老头”反串的恶婆婆,翘着兰花指,扭着小身板,捻着数珠,叉腰、跺脚、击掌、撇嘴……俞志华一个大男人,怎么把农村里这个尖酸刻薄的小脚老太太扮得如此惟妙惟肖呢? 俞志华属猴,天生机智伶俐,善于模仿。小时候,他常跟着奶奶去看戏,戏里的情节都记得住,还模仿演员咿咿呀呀地唱,声音稚嫩,童趣十足。一大家子的人,因为这个“活宝”平添了不少乐子。 1957年,俞志华小学毕业,听说宁波甬剧团在招生,他悄悄跑去城隍庙隔壁的民乐剧场报名。这队伍排得真长啊。轮到他了,13岁的他唱了一曲地方小调“五更调”,后来竟成了剧团里年纪最小的学员,大家都叫他“小小人”。 剧团演出,俞志华因为年龄小一般不参加。眼看这颗好苗子每天都跑龙套,老一辈演员就动脑筋,让退休赋闲在家的老艺人张德元和筱彬云来教他《卖草囤》《扒垃圾》《双磨豆腐》等戏。这样,既可传承甬剧“草花”艺术,又给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于是,宁波滩簧三大“草花(丑角兼反串老旦)”中的两位成了他的老师。而且,领导还派宁波滩簧四大名旦之一的金翠玉之徒金小玉陪练。你说,这造化是不是很大? 可当时俞志华心里犯嘀咕:“为什么没人学的东西让我学呀?”张德元摸着他的头说:“学拳不如学唱,荒年用着一招。‘草花’又叫‘草衣’,我们做‘草衣’的上山下海岛,老百姓最爱看啦。” 张德元倾囊相授,他手把手教俞志华表演技巧,包括怎样把握好说话的语速、音调的高低和戏剧节奏,这样才能使观众哄堂大笑,又能使他们骤然安静。 俞志华当时大量的舞台实践是做黄君卿的B角。后来,俞志华和张德元同台演出甬剧《三县并审》,接着又陆续在《两兄弟》《姑娘心里不平静》《五姑娘》《亮眼哥》等剧目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观众好评如潮。就在他在舞台上崭露头角时,“文革”开始了,剧团解散,他去当了工人…… 草台班子的广阔天地 俞志华离开剧团,在水表厂、塑料厂工作的二十多年里,从没疏远过舞台和甬剧。他每年至少有3个月的时间,被邀请在宁波工人文化宫等地方演出。上世纪70年代,有一次他演《结婚与热婚》中的一个老娘舅,有一个叫王宝云的老人看完戏来找俞志华,对他鼓励有加。一来二往,他们成了忘年交,俩人的话题总离不开甬剧。王宝云是谁?当年他是上海甬剧的佼佼者,甬剧的先驱式人物。他曾发现了徐凤仙和贺显民这对甬剧人才,还创立了上海堇风甬剧团。后来他回到宁波姜山,依然关心甬剧。 与此同时,俞志华和甬剧老艺人汪莉珍李薇夫妇、金小玉谢德政夫妇都保持着联系。其实,甬剧的学习演练他从来没有放下过。 有一段时间,他加盟了一个由几位老艺人组成的滩簧班。他走乡串镇演滩簧,演出费用低,但非常快乐,学到了很多剧团里没有学过的滩簧戏,而且洞悉了其中的秘密,知道群众的喜好所在。他演的戏,人们就是爱看。 业余名角的专业功力 有人称俞志华是业余甬剧的代表人物,这话不为过。因为他能演,能导,还能编。2004年,退休后的他与下应一群老人组织了一个甬剧团,他担任指导,并开始写适合自己剧团演出的剧本,他移植滑稽戏《明媒争娶》,创作了《桂英与桂珍》、《连环案》等大戏。虽说演出场次不少,但剧团最终因管理不善无疾而终。 2007年,得到下应街道领导的支持,剧团重新恢复。他创作的《婆媳和》《老爹泪》《坐错花轿》《乡下贵发哥》《团圆之后》《明月村》等戏,上演后观众普遍叫好。这些戏好看、好听,下应剧团因此被评为“天天演”最受欢迎团队,而且其他的业余团队也排演他的戏。他带出了不少学生,如王文宝、史美福等,甬剧戏迷俱乐部的掌门人张海波叫他“阿爸老师”,可见崇敬的程度。2008年,俞志华参加全国民间滩簧会演,在《借妻》中饰张古董一角,获优秀剧目奖。2011年1月,他的《卖草囤》代表甬剧界赴上海参加“长三角滩簧会演”,获示范奖。 在创作、表演的过程中,俞志华认识了许多文化人,文化程度不高的他勤查字典,不耻下问。甬剧是地方文化的声色载体,他因此广泛关注宁波的地域文化。他的作品中,有浓浓的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质。他在整理小戏《卖草囤》时,格外重视剧中地名变迁、唱词的押韵,而且摒弃了一些色情低俗的东西。今天我们看《卖草囤》中的“对科”,幽默诙谐,有着丰富的民间智慧,甚至有中国对联的趣味。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俞志华携《婆媳和》在上海兰心大戏院舞台上演,观众掌声此起彼伏。剧院负责人请他翌年6月再次赴沪演出,参加戏院的百年庆典。 2012年,他成为鄞州电视台《桥头老三》栏目特邀主持人,以人物角色反串形式主持“俞家婆婆”,用甬剧的念白与唱腔给大家唱气象、淘老古。 2013年,宁波市文化艺术研究院举办了一次甬剧非遗小戏的展演。俞志华欣然受邀,辅导一出《扒垃圾》。他给陆小大、包君亚两个学生说戏,从表演到唱腔,原汁原味,演出后得到大家的赞誉。 “他是一名民间甬剧演员,然而却有早年在专业甬剧团的磨砺,有传统滩簧骨子戏的浸润,更有着多年从舞台蛰伏到戏曲历练的人生积累,而且积淀的演绎功力丝毫不输给那些视戏曲为职业的专业演员。”这是沪上学者史鹤幸在《一个孤独的甬剧守望者》中对他最好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