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代“鱼追鸟”木雕 |
|
▲王林介绍启功写的“华夏鱼文化” |
▲鱼木雕 ▲战国青铜错金鱼纹刀(正面和背面) □记者 顾嘉懿 文/摄 王林是位“80后”,其父王晓海是宁波首届十大收藏家之一,现任宁波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以收藏“华夏鱼文化”为专题,40多年来,积累了数千件与“鱼文化”有关的钱币、木雕、瓷器、书画等各类藏品。这些藏品不仅数量多,而年代跨越久远,使得这一专题收藏独具特色。王林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也喜欢上了收藏。2014年12月,由父子俩创办的宁波鱼文化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目前,位于市级历史文化名村鲍家墈的鱼文化博物馆由王林管理和操持着,“对我来说,把家父的藏品保护好、传承好是我的本分”,王林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美丽村庄里有家博物馆 鱼文化博物馆坐落于鄞江镇鲍家墈村的一座清代建筑内,坐北朝南,五开间,四合式格局。博物馆门前是白鹭自然保护区,风景秀美。 馆内展品无一不是“鱼”。从远古的鱼化石、红山文化中的鱼形玉器、商代的青铜鱼币、汉代的鱼形铜刀、隋代的三角鱼纹砖雕、唐代的双鱼烛台,到宋代的鱼纹脉枕、元代的阴阳八卦鱼砖雕、明代的三鱼香炉、清代的银鱼挂件等,一件件单看,精致美观,放在一起,便成了一部中国鱼文化史。 生命起源于海洋,鱼文化寄托了人类对生命繁衍的美好祈愿,吉语“年年有鱼(余)”更将这种民俗信仰推向高峰。早在石器时代,鱼就以部落图腾形式出现,而后鱼的形象广泛出现在建筑、壁画、陶瓷等各项工艺中,成为民俗学、仿生学、人类学等学科追踪和研究的文化符号。 难怪鱼文化博物馆虽然地处偏远,但诚心要看展的人,会专程寻觅而来。他们中,有好奇的学生,有来鄞江镇休闲的游客,也有深藏不露的学者。王林说他在一本《中国鱼文化》的书里发现了一张自己馆里的展品图,战国青铜错金鱼纹刀,不知作者是什么时候来参观时拍下的。 据王林介绍,鱼文化博物馆刚开馆时位于鄞州经济开发区,2015年11月迁至鄞江,因为鄞江在打造“风情古镇、山水小城”,而且鄞江镇政府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大型的鱼文化节活动,主题都是弘扬鱼文化,相得益彰,于是鱼文化博物馆就成为鄞江镇引入的文化惠民项目。 馆中展出的500余件展品仅仅是王晓海收藏中的一部分。王林说,父亲决定以“鱼文化”为毕生收藏主题以来,为之花费了太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中国著名教育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启功先生曾欣然为王晓海题写“华夏鱼文化”五个大字。40多年的“专心致志”,终获专家称赞和观众叹赏。 多件鱼文化藏品买自欧洲 王晓海的收藏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才20出头的他跟着邻居无意中走进三市旧货市场,“每逢开市的日子,这里热闹非凡”,一来二去,王晓海成了那里的常客,而且,肯下手的他很快积累了一定的藏品。 1994年,王晓海加入上海收藏家协会,这成为他收藏的分水岭。参观了上海几个会员的藏品后,王晓海发现,他们的收藏都有一个主题,有专门收藏钱币的,有收藏邮票的,有收藏紫砂壶的,有收藏印章的,有收藏字画的……“我何不也收藏一个专题系列?”他想。 回家整理自己的藏品,王晓海发现很多跟鱼有关。宁波是沿海城市,也是渔业大市,鱼跟咱们宁波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鱼和龙一样是华夏民族的图腾,中国人都以鱼比喻富裕、吉祥、爱情和美好。想到此,王晓海再逛古玩市场时,眼里就只有“鱼”了。 王晓海曾在国外旅居多年,足迹遍布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十多个欧洲国家。每到一个国家,他都会去当地的古董店或古董市场淘宝,看到那里有许多中国古董,恨不得全部买回来,但是财力不允许。 有一次王晓海走进一家古董店,店主的中文讲得很标准,经过一番交流,得知王晓海对古董颇内行,店主就拿出中国瓷器、玉器等供他挑选。由于王晓海经常逛古董市场,一些店主渐渐与他熟悉起来,都热情地叫他“China Wang”。几年后王晓海把淘到的宝贝全部托运回国,整整装了20多箱。 如今鱼文化博物馆内的多件藏品就是王晓海“海淘”回来的,像一件汉代青铜鱼洗是他在法国巴黎的一家古董店淘到的。 2011年开渔节期间,王晓海受邀在象山港大酒店举办了“首届华夏鱼文化精品展”,吸引了7000余人前往参观。 “馆二代”接棒 发挥教育职能 王林从小耳濡目染,渐渐地也成为鱼文化的爱好者。有次他与父亲一起整理藏品,看到一把青铜小刀,正面鱼鳞闪闪,背面为双人捕鱼纹样,青铜表面泛着不同色泽的金属光泽,就问父亲,“这叫错金,是一种在青铜器表面嵌镶金的工艺技术”,王晓海说。父子俩常进行这样的交流。 “父亲的收藏起步早,在他海淘的年代,海外回流才刚刚兴起,所以能找到好东西,价格也不甚昂贵,远非今日可比。”王林说。为了更好地运作博物馆,王林从一家国企辞职,从父亲王晓海手中接过馆长大旗,一心一意做起了“馆二代”。 如今,鱼文化博物馆除了陈列、讲座、临展和体验等内容,还设有“非遗学堂”,由馆内老师不定期地开展贝壳画、面塑鱼、绳编鱼、鱼拓艺术等课程,成了多所中小学校的社会实践基地。在传统节假日,鱼文化博物馆还会举办如立夏节编蛋套、中秋节做月饼等民俗传承活动。王林说,如今的博物馆不仅要高大上,而且还要接地气,多举行一些让参观者动手体验的互动活动,让他们改变对博物馆的刻板印象。 最近,王林还研究出了一种非遗项目“贝壳画”的改良版“彩色贝壳画”,将天然贝壳通过压磨、粉碎、浸染等工艺手段,解决了原来贝壳画色彩单一、制作复杂等问题,一推出就深受师生们的喜欢。接下来,王林打算与科技公司合作,将贝壳画通过AR技术转化为立体影像出现在空间中,增强作品的趣味科普和互动体验。 “家中藏品是父亲大半辈子的积累所得,很宝贵,也很不容易。这些藏品是不可再生的,把它们传承好是我的本分。”王林说,他也想尝试与文创设计公司合作,开发博物馆文化衍生品,让中国传统的鱼纹吉祥图案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