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9月28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换个角度看世界

  □潘玉毅

  

  岳父岳母经营一家小厂,一些复杂的产品生产出来之后需要手工将废料处理掉,名之为“扯”。闲来无事的时候,我也会帮着扯一下产品。每当此时,他们便会说起妻子从前的囧事。当妻子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间或代管一下机器,她的经典台词是:“真没劲,一边扯,一边生产,什么时候是个头!”其实产品的总数再多,也须是有限的,扯一个便少一个。可见,同样一件事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事情的评判便会有所差别。

  同一座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个人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也是不一样的。鲁迅先生曾说:“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因看物看人的角度不同,心态不同,就有了不同的成见和观点。这就好像一团面粉到了厨师的手里,可以变化出各种不同的形状,也可以做出各种不同的美食。

  我日前看到的一个故事或可作为此理的例证:古时西域有一名皇后,十分笃信佛法,更皈依一位大师,日日礼佛行善,布施积德,她最疼爱的独子却不幸死了。遭逢此事,她痛不欲生,向大师泣诉:她虔诚事佛,为什么慈悲的佛祖无法庇佑她唯一的儿子。大师叹了一口气,说:“佛法就像灯笼,当风雨来临时,也许可以遮蔽一阵子,但如果内中的蜡烛自己烧完了,那灯笼又有什么作用呢?”显然,佛法云云,只是托词,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切的外缘和外力,甚至经典,都只能提供我们暂时的支持而已。要使它发挥作用,都必须依靠自己内心有光。内心是什么样的,看世界的眼光自然也是什么样的。

  生活中有些人事事爱比较,觉得“别人家的父母”“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丈夫(妻子)”这也好那也好,而自己家的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每个人、每件事情,必有缺点,必有优点,如果放眼看去优点缺点只见其一,要么眼光有问题,要么心态有问题。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很多人常为一时的困顿,失了许多美好的向往。譬如行路的人看见天险拦路就愁眉苦脸,便很难发现山中的通道;譬如学生做题,一味求解,如果方法用错了,简单的题目也会变得很难。所以死胡同不可钻,凡事换一种思路,说不定就豁然开朗了。

  “豁然开朗”这个词,见诸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此句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异曲同工。山穷了,水尽了,怀疑前方没有路了,但走着走着,在杨柳相依之处忽然发现一座村庄。如果武陵人因为洞口狭小而止步不前,也就看不到后面的“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了。

  人生许多事情亦是如此,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换个角度,换种心态,绝境处未尝不能变得“豁然开朗”。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