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袁吉伟和他的墙画。 |
人 物 名片: 袁吉伟,宁波奉化人。自学绘画,坚持野外写生,以大自然为师。2005年,发起为千名市民画像爱心助学活动。2009年,油画《村口》获“宁波市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美术群星提名奖;2011年,油画《老街新曲》获“省第二届视觉艺术大展”美术类银奖、浙江省优秀奖;2012年,油画《海上旧梦》组合获文化部、浙江省文化厅主办的“群星璀璨全国群众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美术类金奖。 □陈峰 村中间有一面大墙,布着脚手架,墙上是半成品的蜘蛛侠一飞而下。袁吉伟正和颜悦色地跟学生讲解:蜘蛛侠头部的红颜色可以分暖色和冷色,头顶有太阳光照射下来,可以选择暖一点的色彩,朱红和橘红是暖色,玫红和深红是冷色。画面应该有对比,疏密对比、冷暖对比、深浅对比……袁吉伟身上落满了学生崇拜的目光,此时有一道阳光正落在袁吉伟身上,整个人神采飞扬起来。 A 动漫墙画之村 正是秋高气爽时节,行驶在奉化开往宁海的省道上,经尚田方门右拐入鹊岙、鸣雁,空气中别有一番夏天没有的清新。只一会,王家岭村便到了,一墙一墙的画随即映入眼帘,几许童真情趣,又有几许回归自然的味道。 进入村口,诸多色彩“倾倒”在那户人家的主墙面,一幅童趣画迎面而来:蓝天白云下,明黄的地面与绿树交相辉映,四个孩子飞似的蹬车上坡。这多像一道坡啊,其实这道坡是一间附属小屋的斜顶。这是一种别开生面的随物赋形的创意。 走几步,又有一幅倒置的画映入眼帘,画中的门窗、沙发、钟、小丑都是颠倒的,你可以竭尽想象去拥抱它,然后把它倒置过来,回归正常的状态。拍摄下来,这可以让游人与画互动,或与墙互动。 还有一幅画令人忆起旧年时光:一户新婚人家,铁门上两个大红喜字,黑瓦白墙,墙上洞开一扇蓝色的窗扉,窗台上开着一丛鲜花,一只黑背白肚的猫四处张望着;墙面上的藤蔓绿意缠绵,公鸡和母鸡饭后闲庭信步,互相“咯咯咯,咯咯咯”叫唤着;两枝竹丫杈架着一根竹竿,晒着一条蓝色印花蜡染床单和一床红底白花的被子……掩不住的热烈喜气在墙上荡漾开来,是洋洋洒洒的民间味道。 尚田镇王家岭村原是一个旅游资源短缺、经济基础薄弱、特色产业更无从谈起的普通山村,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开辟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之路,袁吉伟这次受镇政府邀请,担任墙画的主创,经过前期外出考察和两个多月的设计绘制,十几幅作品已基本创作完成。破壁而出的长颈鹿、憨态可掬的卡通熊、机灵活泼的小黄人在墙上自由自在地散步卖萌……宁波首个3D动漫“童画村”赋予王家岭新的气象。 数十幅作品在一个村内完美地呈现出来,巧妙地将艺术构思与村里的地形地貌、建筑结构甚至外墙物体结合起来融为一景,这是一次有实验意义的艺术创作体验。袁吉伟说,他不愿破坏屋面的原生态,哪怕是一个洞,他也想把它做成一个小小的点缀,给人以惊喜。他喜欢这样的创意,带着自己对生活、艺术的感悟,更有他的艺术气质在里面。 B 爱心助学之梦 袁吉伟有一颗赤子之心。他出生于1964年,但他的状态与年龄完全不符,很多时候表现得更像一个男孩。他说千万不要成为老画家,不要停留在原地,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脑储存,要创新。每当奉化有公益活动或文艺表演,总能找到他的身影,戴着标志性的红五星帽子,工装裤配T恤,一头桀骜不驯的半长头发,搭好画架,或者直接用速写本给人画像。很多人都愿意让他画,寥寥几笔,便形神兼备。 2005年,袁吉伟从网上看到许多孩子贫困失学的消息,想利用自己擅长人物速写的特长举行义画活动,为贫困学子做点事,同时也能唤起更多人的爱心。他在奉化锦溪论坛上发了一则帖子:愿为千名市民画像,希望大家参与义画爱心活动,“我将为您画一幅个人速写,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捐款……让贫困孩子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此举很快得到了许多市民和网民的支持,在一年时间里,有千余位市民把肖像留在袁吉伟的绘画本上,活动筹得爱心款1万多元。他清楚地记得他第一张速写的对象是一名姓刘的职高女生,她羞涩地坐着,画完后,她摸出5元钱郑重地塞进写有“梦开始的地方”的爱心箱里,陌生人的信任让袁吉伟觉得责任重大。单笔捐款最多的是一位叫“生命花”的网友,捐了400元。一对湖南的恋人来奉化游玩之际,从网上得悉这项爱心义画举动,临走之前特意找上门让袁吉伟画个像,让他大为感动。后来袁吉伟又添了一万元存进奉网论坛爱心联盟的账户,帮助奉化民工子弟学校的贫困学生。 C 描绘家乡风土人情之笔 虽然袁吉伟并非出生在一个艺术之家,但他的艺术爱好与生俱来,从小就喜欢在墙上纸上画画。小学四年级,他被同学推选当上了美术课代表。老师让他出墙报,先是班级的,后是学校的,硕大的颜料罐,什么颜色都有,这都让袁吉伟兴奋不已,也埋下了他与绘画的缘分。 1981年,高中毕业的他来到奉化食品厂做机修工,虽然远离了学校,但他平时还是爱看书,像海绵一样吸收着不同的养分。他做很大很大的排风灌,连师傅也不敢做,那是八级钳工才能做的活,但袁吉伟凭着聪慧恁是把它搞定了。白天,他拿起锤子,是机修车间的一名工人;晚上,他拿起画笔,在纸上笔走龙蛇。 1986年,袁吉伟调入厂里的宣教科。对袁吉伟来说,进入宣教科就像进入了一所大学,他学乐理组建乐队,学摄影学美术理论,接受各种培训,经常带上照相机和速写本,骑车出去写生,完全陶醉在艺术的世界里。在一次美术培训课上,宁波市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骆建钧指导袁吉伟的画作时说:别人的画是在走或跑,而你是在飞。 1992年,袁吉伟承包了一家广告公司,但却无意于经营,按着自己的喜好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1997年,他参加了宁波大学在奉化举办的美术教育培训,省油画协会副主席韩培生请来中国美院的老师来教课,这两年时间让袁吉伟学到了很多东西,拓展了视野,也结交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些年,袁吉伟一直坚持去野外油画写生,背着画架,走遍了奉化大大小小的乡村院落,用画笔记录古阊门、古道、村落等。他常常凌晨四五点钟起来,驱车几十里去目的地,支起画架进入创作状态,有时候都忘了吃东西。有年冬天,腿伤还未痊愈,他竟顶着寒风和大雪到野外连续作画几小时,对绘画的痴迷可见一斑。 “绘画是一种表达出口,每张作品都有作者所要表达的语言,《海上旧梦》诉说了我对老上海的情结。”袁吉伟露出了老男孩的天真,《海上旧梦》由9幅油画构成,反映上海老街风貌,前后创作跨度达数月。该组作品后来获得“全国群众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美术类金奖。 这些年,他的大部分作品均取材于奉化,既有反映奉化淳朴渔民生活的,也有反映奉化城市历史变迁的。用画笔把家乡的风景和人文风情记录下来,让更多人去感受美丽奉化,这一直是袁吉伟想要做的事。袁吉伟十分热爱大自然,对身边的一草一木,都会仔细去观察和感悟,然后去创作,去表达。也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热爱,让他的作品保持了本色,表现出一种清水出芙蓉般的自然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