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收 藏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0月0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29年收集了近万张旅游门票

毛承谟:我收藏的是风景和文化

  梅兰芳纪念馆门票
  这套门票共四张,是1994年梅兰芳诞辰100周年时销售的,据说当时只发行了5000套,其中还有2000套是在海外销售的。当时人们排队购买套票,每人限购两套。上个世纪90年代,毛承谟得知北京一藏友有这套门票后,写了三次信,并用自己珍藏的一套1974年浙江省地方粮票换取了这套门票。这四张门票分别是梅兰芳先生在《桑园会》《太真外传》《断桥》和《贵妃醉酒》中的剧照,门票背面有对剧目的文字介绍,门票印刷精美,极具文化气息。目前,这套门票的市场价为200元左右。
  北京鲁迅故居门票
  毛承谟说,上个世纪他曾经三次去北京,其中有一次去参观了鲁迅故居。当时故居在一条窄小的胡同里,胡同周围没有这么多绿树。后来,当他得到这张门票的时候,他特意询问了售票处的工作人员,为什么在现实中找不到角度可以看到门票上的画面,对方告诉他,门票上的故居是用高点透视方法画的,在两侧增加了绿树。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张门票,曾在1988年全国首届园林名胜古迹旅游门券设计艺术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黄山天都峰麦秆画门票
  烫金的“天都峰”三个字有立体感,而麦秆画形式在门票中并不多见,更具有收藏意义的是,在门票的打孔处,有红色的“一九八七年四月十一日”字样。类似的藏品在网上售价虽不高,但从艺术性及观赏性角度来看,却是门票中的佼佼者。
  毛承谟展示所藏门票。

  □记者 陈爱红 文/摄

  

  旅游归来的那些景点门票,你会怎么处理?大多数人可能随手扔了,但是藏友毛承谟以收集各种门票为乐。他的藏品中,既有黄山、庐山等名山的门票,也有东钱湖、溪口等景区中小景点的门票;既有北京鲁迅故居、上海宋庆龄故居等名人故居的门票,也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梁启超纪念馆等的门票……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毛承谟已陆续收集了宁波各景点和全国多个知名景点、公园、纪念馆的近万张门票。他把这些门票分类整理成了16个专题,他说门票不仅可以让人知地理、赏风景,其中还有很多讲究,收藏门票门槛不高其乐无穷。

  一张黄山麦秆画门票激起收藏欲

  毛承谟已经76岁了,他介绍说,他读小学的时候就有集邮的爱好,而门票收藏则开始于1987年4月。那一次,他出差经过黄山,就抽一天多的时间游览了天都峰、莲花峰。拿到天都峰的门票,他一下子就被吸引了:门票上的天都峰三个字金光闪闪,画面主体是一幅用麦秆拼贴出的一个游人拾级而上的登山图。他把这张门票夹在了随身携带的一本书中,喜欢得不舍得折叠。那时,毛承谟还没有照相机,多年后,这张门票成了他首次黄山之行的唯一记忆凭证。每次看到这张独特的门票,就会回忆起当年一个人游览黄山的情景,幸福感油然而生。他说这就是门票收藏的乐趣之一:看到了去过地方的门票,就能够勾起美好的回忆。

  有些门票上的风景已经消失了,在毛承谟收集的东钱湖小景点门票中,像蝴蝶阁、儿童城等已经不存在了,只留下门票让人追忆。

  最爱的一套门票来自北京一藏友

  得知毛承谟喜欢收集门票后,家人和朋友纷纷“投其所好”。起初,拿到朋友送来的门票,毛承谟都把它们夹在书里,后来门票越来越多了,他就买来集邮册,甚至自己动手制作门票册。

  除了自己旅游所得和亲朋赠送之外,毛承谟也会去旧货市场等各种摊点上去“淘门票”,一般情况下,使用过的门票价格不高,十几元可以买到上百张,有时在买邮票的时候摊主还会赠送一些门票。

  收藏需要交流,在上世纪90年代,资讯还不是特别发达,为了和藏友交换藏品,毛承谟还买了一本收藏名录,上面有全国各地收藏者的资料,他就给收藏门票的藏友写信,用邮票和宁波周边的景点门票等与藏友交换。他最爱的一套梅兰芳纪念馆门票就是与北京的藏友通信三次交换来的。

  门票中有风景有知识还有设计艺术

  在大多数人眼里没什么用的门票,在毛承谟手里成了宝贝,他说收藏门票的乐趣之二就是感受历史文化。

  毛承谟介绍说,有的门票图文并茂,有风景也有历史知识。湖北襄阳市南漳县水镜庄的参观券,是塑料材质的,正面是水镜庄的优美风景图,背面则是一段简短的文字,介绍了这个景区的历史内涵:水镜庄是汉代水镜先生司马徽隐居之地,三国古遗址之一。汉灵帝末年,司马徽从河南颍川到湖北南漳隐居。建安十二年,刘备马跃檀溪奔至南漳,徽盛情礼待,草堂荐诸葛亮和庞统。类似的还有西安的寒窑、海南的琼台书院等景点的门票。

  有的门票则充满了艺术性。像北京鲁迅故居的门票,上面印有陆燕生画的故居图,画家采用俯视角度、以三点透视画法画了故居三个层次院落,并在真实的基础上融入了个人的审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宁波本地慈城的三张门票,也很有文化气息,譬如其中的一张校士馆门票画的是当年童生从准备、起身、等待到面试的过程图,还有相关文字介绍,让人一看就能了解校士馆的内涵。

  整理分类门票可见仁见智

  分类整理藏品是毛承谟的习惯。他把自己收藏的门票分成了宁波本地景区、革命纪念、历史古迹、名人故居等16个专题。

  最近,毛承谟用收藏的门票做了两个临时专题:一个是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门票系列,用孙中山先生纪念馆、中山陵以及全国各地的中山公园等门票串起了孙中山先生一生的革命故事。还有一个就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门票集锦,其中包括江西于都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红军长征突破湘江历史碑园、遵义会议旧址、四渡赤水纪念馆、泸定桥、红军翻越夹金山纪念馆、三军会师会址门票。他在每个门票专题下备注了大量文字,讲述了一段段历史,希望与更多的人分享。

  毛承谟主张系统性地收藏门票。刚开始收藏时,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多多益善,但最好不要狭隘地单纯收集门票,因为除了门票,还有其他派生的如导游图、景点说明书、纪念章、车船票等,这些是门票的外延,有助于之后的分类门票和解读门票。待收藏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对门票进行系统地整理归类了,这样既方便查找也可以避免藏品的错放和丢失。至于如何分类,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有的按省份地区分类,有的按门票质地分类,有的按年代分类,还有的按铁路线或按大河流域分类等,都各有特点,能自成体系就行。此外,有些门票是成套的,则尽量成套收藏。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