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 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0月10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让“该投票了”绑架朋友圈

  郝冬梅

  “我朋友的儿子在学校里竞选学生会干部,需要在微信上投票,国庆长假到现在,我已经连续投了8天了。”10月8日,宁波市民王女士向记者反映了一桩烦心事,她的朋友在投票通道打开后,就给她发来微信链接,即便是在国庆期间,也每天定时提醒王女士“该投票了”。

  10月9日《宁波晚报》

  

  这位市民的遭遇,可以说具有普遍性。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类似的事情。“该投票了”涉及的范围很广,有给孩子拉票的,有给妻子拉票的,有给自己拉票的,有给朋友拉票的,还有给朋友的朋友拉票的。“该投票了”的范围宽广,不仅体现在人群上,还体现在不同的活动中,摄影比赛、绘画比赛、美食比赛、优秀竞选等等。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竞赛、评选,已经与互联网进行了深度的融合。这原本是一件好事情,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扩大了参与的范围,让公众有了充分的参与感、融入感。但是,由于“该投票了”被滥用,也造成很多问题。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了一根“骚扰的绳索”,绑架了我们的朋友圈。

  这是对诚信的侵害。无论是比赛还是评选,都必须建立在一个诚信的基础之上,失去了诚信的基础,所有的比赛和评选都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就像报道中提到的给孩子竞选班级干部投票一样,实实在在的评选才能让孩子健健康康地成长,当他们的入选是依靠“该投票了”的绑架实现的时候,我们的诚信社会如何维系?

  这是对公平的伤害。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总是不好意思拒绝———有的人是我们的朋友,有的人是我们朋友的朋友。这无形之中,给我们造成了道德绑架。好像你不投票就是对朋友不道德,而实际上我们的投票之举恰恰让我们失去了基本的道德素养。我们投出的那一票是没有道德的,我们“为了朋友两肋插刀”的投票侵害了社会公平。

  这是对社会的骚扰。反反复复地提醒,一到了投票的时间,就有人四处在朋友圈里拉票,我们正常的生活就被无情地骚扰了。碍于情面我们不能说不,而实际上我们的心里早就很生气了,早就很郁闷了。这些在朋友圈提醒“该投票了”的人,更应该知道换位思考,假如有人这样骚扰你,你会是何等感觉呢?再说了,尤其是涉及孩子的拉票,其实不是爱孩子而是害了孩子,扭曲了他们的价值观。

  “该投票了”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尴尬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也暴露出了眼下各种投票活动的失去理智和存在的漏洞。就像涉及学校班级干部的这类投票,为何非要发动社会人士参与?不应该划定一个学校的范围吗?就像一些艺术投票活动,让圈外不太懂艺术的市民投票又有多大意义?这种反复投票的形式难道不该在技术层面防范吗?

  别让“该投票了”绑架我们的朋友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