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收 藏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0月1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30余本古医书受众多读者关注,大家有个共同心愿:

希望这些古医书能有好归宿

  ▲大家在夏女士家看古医书。

  □记者 陈爱红 文/摄

  

  上周日,本报收藏版报道了《外公留下30余本古医书 夏女士想转给有缘人》一文后,联系电话接连数天响个不停。共有40多位读者来联系记者,他们除了想看看这些古医书,希望能成为“有缘人”之外,还热心地表示:希望这些医书能转让给最需要它们、最适合它们的人。

  经记者联系,夏女士接待了一批批上门看书的晚报读者后,做出了一个决定:在把医书转给有缘人之前,先让北仑区图书馆把这些书进行扫描,“让图书馆把外公的书扫描成电子文献,让更多懂中医的人能够研究书中的药方,这也许是纪念外公的最好方式吧。”她说。

  很多医生想看看书中的古方

  联系记者的40多位读者都是中医、古籍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他们中有语文老师、公务员、企业主、收藏界人士、大学生等,但更多的是医生。他们对这些古医书的喜爱都发自内心。

  鄞州疾控中心的吴医生是一位有着30多年行医经历的主任中医师,主要从事中医外科的临床与研究工作,得知夏女士的外公擅长治疗疔疮并写有手稿后,他非常想看看这些古医书尤其是《疔疮科》这本顾老先生自写的医书,他想通过书籍和顾老先生进行穿越时空的医术交流,向仁医学习。

  在北仑中医院上班的朱女士是一名儿科医生,她对《仲景伤寒集注》特别感兴趣。她说,医生做到一定程度后,中西医是可以贯通、结合的,所以她很想看看这些古医书,因为这些古籍现在不一定能见得到了,特别珍贵。

  江东中医院中医科的徐医生通过QQ说:科里领导非常支持收集宁波本地留存的医书古方,希望可以传承仁医的医术!

  也有一些父母给自己正在读医科大学的孩子前来“求书”。在镇海公路管理段工作的杨先生通过QQ给晚报留言:儿子今年刚考上了浙江省中医药大学本硕连读的15人的何任班(以已故的前任老校长、国医大师何任先生名字命名)。儿子的外公是小港枫林顾家桥人,也姓顾。我想这些书籍应该是很有价值的中医学文献,我们有意收藏,可能的话,下一步还可捐给儿子学校的图书馆整理并永久收藏。

  热心读者为夏女士出谋划策

  慈溪读者崔先生是一位自己开诊所的医生,他说他出身中医世家,目前家中也有数十本古医书。他说晚报刊文帮夏女士家的古医书找归宿是做了一件好事,也许一二十年后,他也会请晚报帮忙为家中古医书找归宿。他说,这些古医书是夏女士家的,也是属于这个社会的,书中的古方哪怕只有一个是有用的,也能造福社会、救人于苦难。他建议夏女士一定要把这些书转让给最适合、最需要它们的人,最好捐给公共图书馆,这样可以让古医书发挥最大的价值。

  读者凌先生是一位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老总,平时喜欢收集各类医书,并在自己的公司里开辟了图书室供员工闲暇时阅读。凌先生说,他与多位名中医有交流,虽然还没看过夏女士家的书,但是觉得这些书应该是很有价值的。他认为仅仅把它们当做一种古籍进行收藏不是最好的,一般人也不一定看得懂古医书,应该把这些书给专业人士分享。他说如果夏女士愿意转让给他,他会把这些书放在公司图书室供专业人士前来阅读。

  北仑区图书馆地方文献室工作人员徐女士认为,这些古医书不仅具有医学价值,还具有一定的地方史料价值,图书馆有恒温恒湿的古籍保存室,如果夏女士愿意,可以把这些书捐给图书馆以得到很好的保护。即使夏女士不捐献,图书馆也愿意把这些古医书扫描成电子文献资料,一方面作为资料保存,另一方面也可以复制一份放到U盘送给夏女士以留念。

  看过这些书后,大家有个一致的意见

  获悉这么多人关注这些古医书后,夏女士诚恳地邀请了部分读者到家中观书。10月11日上午,9位读者从不同地方赶往夏女士家,包括北仑区图书馆的徐女士。在卫生部门工作的闫先生和藏友蒋先生最先抵达,余姚的宣先生特意驱车1个半小时赶到夏女士家。夏女士把30多本古医书拿出来,大家一一翻阅。

  藏友王先生仔细地翻看了每一本书,他指着其中一页说:“这是修改的痕迹,白色的是修改部分。”夏女士问:“这个看上去有点像现在学生用的涂改液修改的,但是那时没有涂改液,这是什么涂改材料?”王先生说,涂改使用的是白漆。一一翻看后,王先生认为最珍贵的是顾老先生的手稿本,他直接向夏女士表达了购买的意愿,夏女士没有马上答应。

  闫先生看了后,想要手稿本《灵素集注针灸科》和《疔疮科》,夏女士记下了闫先生的要求。

  最晚赶到的田先生看了这些书后,说:“中医不是每个人都看得懂的,不仅要有古文功底,还要懂医学知识。有时候,一个古方就能救很多人的命,关键是看的人懂不懂。”从事出版发行工作的汪先生很赞同田先生的说法,他说:“古医书,用得着是无价的,用不着不值钱。这些书最好能转让给懂医学的人。”

  连续三天,夏女士接待了近20位观书的读者,大家有一个观点是一致的:建议夏女士将书转让给爱医懂医之人,让古医书发挥最大的作用。

  把这些书扫描整理完约需一个月时间

  夏女士没想到外公留下的古医书竟能引起那么多人的关注。她为外公感到自豪,同时也想让它们发挥更大作用。她说,既然这么多人想研读书中的古方,她觉得北仑区图书馆工作人员徐女士的建议不错,先用电子扫描的方式把这些古医书做成电子文献,让每一个想看古方的人都能够在图书馆里看到。

  10月13日下午,夏女士和先生一起将30多本古医书送到了北仑区图书馆。工作人员请夏女士夫妇参观了图书馆,现场观看了古籍善本专用扫描仪扫描古籍、校对整理成电子文献的过程。夏女士看了后,感叹“增长了好多知识”。图书馆预计这些书全部扫描整理完,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工作人员表示,等扫描结束,立即把这些古医书还给夏女士,并用U盘拷贝一份电子文档送给夏女士。

  据悉,中医文献有较强的实用性,我国已整理出版的中医文献仅占小部分,绝大多数的“未刊本”文献还散落在民间,亟待整理抢救。北仑区图书馆的朱馆长说,这是该馆首次大批量扫描民间的古医书,这些古医书成为电子文献后,任何人都可以凭身份证在地方文献室里阅读它们。

  收藏知识

  怎样保管家中的字画?

  字画,不论是立轴、屏、对联、手卷、册页,还是扇面、斗方,基本上属纸质品和丝织品两种,因为都含纤维质,所以具有吸湿性。装裱字画用过的糨糊,含有蛋白质和糖,这又是蠹虫赖以生存的食粮。一幅字画若不精心保管,就很容易遭受各种侵蚀,从而损坏变质。

  凡收藏的字画,最好放在封闭的箱、橱、柜内,使字画能拥有一个稳定的有限空间,避免直接受侵蚀和污染。但这并不是说一放进去就万事大吉了,因为它还是会受到侵蚀的,如被虫蛀就是常见的一种毁坏现象。这种蛀虫,人们常称“蠹”虫,呈灰白色,身体短小。每年5月左右,随着温度的升高,蠹虫也会大量繁殖。防止的办法,可用樟脑丸等药物驱虫。使用时可以将樟脑药放在字画的周围,一年最好分两次放,第一次在三四月份,第二次在十月份,这样防虫效果更好。

  放在箱、橱、柜内的字画还要做到勤翻动,及时清除不洁之物。字画会受到尘埃的影响。细小的尘埃沾在字画表面,遇到一定的湿度,就成为不洁净的小颗粒,等小颗粒的水分蒸发,会在画面上留下黄色斑点。所以,最好每隔半年左右展开看看,特别是梅雨季节过后,最好能分批将字画取出来挂几天,这称为“晾画”,能有效防止字画生霉。

  霉菌在潮湿、温暖和黑暗条件下最易繁殖,因此,字画的贮藏空间,温暖应保持在14℃—20℃,相对湿度在50%—60%。因为室内相对湿度偏高,容易引起纸张受潮而滋长霉菌。而太干燥又容易引起字画的翘曲变脆,一般的家庭遇天气干燥时,可常用湿墩布拖地,或在房内放盆水,雨季则尽量少开窗户,这样可以使房间的湿度得到相应的控制。

  长期悬挂在外面的字面,会受到太阳紫外线的辐射,使字画颜色褪淡,字迹模糊,发生纤维的老化、变脆。因此,一般不要将珍贵的字画长期挂在厅室,更不要挂在太阳能直射到的墙壁上。应挂一段时间收起来,若字画数量多,则可以采取轮流悬挂的办法,这样做,既能欣赏佳作,又能延缓字画老化、变色过程。

  此外,欣赏字画时,不要用手指指点点接触画面,不要让字画被唾沫沾染。展开和收卷时不要将画折坏留下折痕,一定要格外小心,轻手轻脚。文伍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