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栋 据报道,在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记者对西安古城的部分就餐场所进行调查走访,发现除一些学校食堂较能做到“光盘”外,其他不少就餐场所浪费粮食之严重,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 10月16日《华商报》 媒体所言不假,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他”浪费粮食严重之场所,竟然还包括一些政府机关食堂。如在长安区政府的食堂内,记者连续3天暗访发现,尽管食堂墙壁和餐桌上有张贴和摆放着杜绝浪费的宣传品,但来就餐的公务人员吃完饭后,不少餐盘上还是剩有米饭或菜。还有的一碗面条只吃了一半,人已经不见了。 显然,相比那些普通民众自掏腰包在一些街头就餐场所的浪费,政府食堂如此不“光盘”,被纳税人供养的公务员如此不节约,不管是个例还是偶然,都是不应该存在的现象,不应该发生的“新闻”。 相信很多人从小就会背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并在内心深处形成了一种崇尚节俭的意识。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浪费食物等现象依旧较为严重。有调查数据显示,仅餐饮浪费的蛋白质、脂肪,全国一年就要高达1100万吨,这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在这样的情况下,前些年网友自觉发起拒绝浪费、吃光盘中的食物这样的“光盘”行动,无疑显得难能可贵。 没想到的是,本该成为其表率的政府食堂及其就餐者,却往往表现得不怎么样,甚至每每成为舆论谴责对象。起码落后于许多学校食堂。这不仅使“光盘”行动成为空谈,更给人以极坏的“导向”。 政府食堂何以“光盘”难?我看除了就餐者的“觉悟”,恐怕还在于有的人就不在乎,无所谓。再有,就是缺乏刚性约束,把“光盘”当成了一个口号。 无论如何,“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餐桌文明是人类文明的缩影,小餐桌,承载的不仅是人类的生生不息,更传承了人类自古以来文明有礼、节俭惜福、珍爱粮食的优良传统。“光盘”是一种节约,是一种素质,是一种美德。对此,政府食堂、公职人员没有任何理由置身事外,相反,理应从我做起,成为“光盘”行动的表率。尤其在当前“舌尖上的浪费”依然触目惊心的现实语境下,更需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身体力行,以良好的行动和形象,带动全社会从根本上扭转目下的餐桌浪费,共同为建设文明、和谐、环保的社会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