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贻富 通讯员 王蓉 昨天上午,宁波治堵社区行继8月下旬走进江东丹凤新村后,第二站来到海曙安丰社区联丰玫瑰苑,来自海曙几个社区的工作人员、物业以及市民代表30多人参观了小区的停车位改造成果,有序的停车和顺畅的交通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车位增加一倍,乱停车没了 走进联丰玫瑰苑小区,只见大门口安装有智能门禁系统,小区道路两侧都施划有规范的停车位,道路中间的地面上还喷有“生命通道禁止占用”等警示字样,不时看到有保安人员骑着电动车巡查。一圈走下来,整个小区里没有乱停车的现象,所有的车辆都规规矩矩地停在车位里,消防通道也畅通。 据海曙区治堵办负责人宋立刚介绍,安丰及云丰社区有玫瑰苑、一品园、二耀庭、三鼎坊等几个小区,共有2600余家住户,居民私家车有1130辆,原来只有664个停车位,差不多两辆车才有一个车位。以前,一到下班时间段,大家为了争抢车位,常常把小区道路堵得死死的。今年过年后,小区停车位改造,两个社区新增停车位612个,停车位总数达到1276个,比小区私家车拥有量还多,基本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停车需求。 “不过,我们的停车位改造不是单纯地增加停车位,还合理规划了小区内路网,保证生命通道的畅通。在我市老小区停车整治中首次提出‘生命通道、禁止占用’的口号,并在地上清楚标识,警醒居民规范有序停车,确保小区内各区块有‘生命通道’通达。采用智能社区门禁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和车位使用率,通过引入车牌识别系统,加快进出速率,解决上下班高峰出入口堵塞排队的问题,降低排队对小区外部交通的影响。”宋立刚说。 对此,安丰社区书记陈赛花更是感同身受。她说,停车位改造的同时还合理提升了小区绿化品质。改造工程在增加停车位与减少绿化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通过“绿化数量换质量”,在改造“死绿化”、“残缺绿化”、“居民自种绿化”时,对保留绿化片区进行翻土、修坡、补种草皮和增种苗木,得到小区居民的认可。同时,考虑到居民以中老年居多,设置了一定数量的休闲亭和小广场,满足了小区居民对休闲活动的迫切需求,避免了对小区道路及停车位的占用。 缓解停车难,创建和谐宜居社区。陈赛花说,他们正向这个目标迈进。目前,他们已经引入停车系统手机APP,实现手机线上查询小区车位信息和线上付费结算,同时可以设置业主优先级,智能区分业主和非业主车辆,便于小区停车有效管理,利于后期推广“错时停车”深挖停车潜力。 各抒己见,共谋治堵良方 在随后由市治堵办组织的座谈会上,各社区、物业工作人员及市民代表就如何治堵各抒己见,针对老旧小区停车位改造工程,也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 云丰社区书记王国萍说,老小区停车位改造的阻力主要来自于居民,特别是没有私家车的老年人,在设计、施工等过程中确实有不同意见,社区和业委会不断跟他们交流沟通,并把整体效果图公示,让他们看到改造后的好处。现在,邻近的几个小区都组织居民代表来参观学习,希望也能跟他们一样早日改造小区的停车位。 西门街道城管科科长姜文善坦言,安丰社区本身的小区环境还是比较好的,进行停车位改造可以说是锦上添花,而他们街道的钱东、钱南、翠柏一里等社区是更加老旧的居民小区,对停车位的改造需求更加迫切,但关键是要争取老百姓的支持,让这项惠民工程真正让市民受益。 在昨天的座谈会上,大家一致认为,治堵是项整体性的长期工作,需要广大市民齐心协力。增加供给是需要的,但也不能无限制供应,毕竟老旧小区停车位改造增加的停车位,是赶不上车辆的增长速度的,最终可能还是会出现停车位不够、乱停车的情况。因此,大家觉得市民还是要适当改变出行方式和习惯,树立和培养绿色出行的理念。 “缓解停车难,创建和谐社区,我们希望把成功的经验复制推广到其他社区。”市治堵办副主任沈波说,治堵工作想要做得更好,需要齐心协力,全民献策。下一步,市治堵办还将继续举行治堵社区行及邀请市民参观、体验治堵项目等活动,让市民更深入地了解治堵,出谋划策,让治堵工作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