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涛 通讯员 崔寅伟) 昨天中午,在位于镇海后大街社区的丁师傅家中,传出了“呜…呜”如报警器一般的蜂鸣声。 记者看到,声音来自于一个巴掌大小的圆形装置。正在安装调试的消防工作人员介绍,这就是大家俗称的烟感报警器,只要有烟上来就能触发报警。 目前我市正在逐步推广这套报警系统,目的在于提前报警,预留自救和逃生时间。 丁师傅今年89岁,和老伴住在镇海。这个全称“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的装置,是儿子丁先生为他领取的。 “父母年纪大了,反应慢,行动迟缓,我一直比较担心。”丁先生说,他以前是开工厂的,一直对家庭、厂房火灾比较重视。前段时间在“宁波消防”官网上填了登记表后,就给父母家里申请了这个装置。 在来到丁师傅家中之前,记者在镇海消防大队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在点燃香烟后,测试报警器对烟雾的灵敏程度。结果显示,当烟雾进入报警器底盘的“迷宫”3秒后,开始发出锐利的报警声。 镇海消防大队防火参谋张自强揭示了其工作原理:它本质上是一个光电式烟雾传感器,当烟雾通过迷宫,红外线会将光信号散射给红外接收管,转化成电信号后,若达到内部设定的烟雾报警阈值,就开始报警,直到烟雾散去。 “一般都安装在天花板上,因为烟往上走。”据介绍,和一些企业单位的独立烟感报警系统相比,这种报警器最大的优势就是便捷、实用,且安装简单,适用于家庭和一些小店铺、仓库等小型场所。 消防部门表示,火灾发生后,老年人由于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特别是独居老人身边没人相助,往往小火变大灾,导致悲剧发生。 国内也有相关专家认为,在家庭火灾多发的情况下,应该为失能、高龄、独居老人提供安全报警装置,一旦遇到火情就能直接报警。 近期,根据摸排情况和报名情况,宁波消防联合民政部门开始对部分老人家庭和养老机构等,赠送、安装17万个报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