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严勇杰 绘 |
□记者 程鑫 手持健康证的月嫂,上岗前却被查出患有严重的传染性疾病,10月中旬,这则看似平常的消息,在宁波家政服务圈掀起了不小的反响,保姆群体的良莠不齐,再次引起大家的关注。 “好保姆难找”,不仅是雇主的共识,也是家政公司的“痛点”,成为家政公司发展的“瓶颈”。连日来,记者走访雇主和家政公司发现,保姆市场的低门槛,造成了这个群体良莠不齐,家政服务培训不规范,使保姆素质难以提高,导致保姆数量很多,但好的保姆却很稀缺。 A 保姆被体检出有严重传染病 记者了解到,此次传染性疾病事件的当事人,是来自湖北的一个姓向的阿姨。今年46岁的她在海曙一家政服务公司登记为家庭服务员后,10月初被介绍到一雇主家中。 雇主是对年轻夫妻,小孩出生没几天,想找个月嫂帮忙带宝宝。虽然向阿姨持有食品经营人员的健康证,但雇主还是放心不下,带着向阿姨到疾控中心,做了个系统全面的体检。 几天后,检查结果出来,一种传染性疾病呈阳性。经上级疾控部门确认,证实了这种疾病。而此时,向阿姨已不知去向。据雇主反馈,当天体检结束后,这名阿姨就再没跟他联系过,应该是知道体检过不了关,主动离开了。家政公司想想也很后怕:如果不是雇主考虑周全,一旦出了问题,那后果不敢想象。 这种健康证背后的漏洞,宁波管家婆家政的负责人胡俊府也曾碰到过,他们曾在对保姆的复查中,发现过好几例传染病病毒携带者,后来一查,保姆手头的健康证,要么是假的,要么就是别人代检的。直到现在,市场上都还有这样的代人体检公司,专门针对那些有传染性疾病的求职者。 近两年来,很多家政公司都提高了对保姆的体检要求,胡俊府说,对雇主来说,保姆的身体健康是首要的,特别是像月嫂这样的居家保姆,她们已经不再参照食品经营的健康标准,而是按照公共服务业的标准来执行,后者增加了性病、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检查项目。 B “无厘头”的官司 让雇主耗费大量精力 如果说这样的传染性疾病风险,尚可通过体检来控制,但另外很多纠纷,对雇主和家政公司来说,却是防不胜防。 日前,幸福吉祥家政公司负责人吕洪,终于拿到了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虽然他最终赢得了官司,可这场保姆、雇主和家政公司之间的纠纷,持续了一年多时间,耗费了他们大量的精力。 去年,刘女士通过幸福吉祥家政找了个月嫂。试工时,刘女士发现,这个月嫂连给婴儿洗澡这样的基本护理也不会,于是辞退了她。几天后,家政公司又给她介绍了一个姓李的月嫂,看上去还精干,可试工第一天,李某就因冲奶粉的水温太高,差点闯祸。第二天,李某在给婴儿洗澡时用错了洗澡液。第三天早上,刘女士拨通了家政公司吕洪的电话,再次要求更换月嫂。 听说自己要被辞退,李某同刘女士发生了争吵,还惊动了110。民警到来后,李某突然称她在凌晨做家务时跌倒在卫生间,受伤了,雇主不能辞退她,家政公司也要负责。事情突然变得复杂起来,根据民警的建议,李某当天上医院做了检查,脑CT显示无异常,骶尾椎CT有一处似见骨折线影。 李某于是将家政公司和雇主刘女士告上法院,要求承认她同家政公司的劳动合同关系,公司和雇主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刘女士当然不服,聘请了律师应诉。经鉴定,那处疑似骨折线影并非新伤,而是老伤。几经周折,刘女士总算洗清了责任,但幸福家政公司的官司却远未结束。 起初,鄞州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支持了李某的诉求,认定她同幸福吉祥家政的劳动关系成立,吕洪不服,向当地法院上诉,但法院维持原判,吕洪随后又向市中级人民法院上诉。 日前,这场持续了一年多的官司终于尘埃落定。法院认为,家政服务公司实行的是中介制,将家政服务人员介绍给雇主,收取一定的介绍费。试工期间,家政公司同李某没签订任何书面协议,因此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其被辞退,是因为她的服务技能不能让雇主满意,这在同雇主的用工协议里已有约定。 C 低门槛导致保姆群体良莠不齐 吕洪说,诸如上述的纠纷,在家政服务业只是冰山一角。在他看来,纠纷多发的背后,是家政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欠缺,群体素质良莠不齐造成的。 吕洪的家政公司进驻宁波4年多,他说,这么多年,从事保姆工作的人员结构并未有大的改变,绝大多数都是家境不宽裕的中年女性,出来的目的就是想挣点钱,改善自家的经济状况。 在吕洪的公司,记者随机询问了几名等待派工的中年妇女。她们几乎全都是外地来甬的务工人员,年纪过了50岁。她们承认,年纪大了,又无别的技能,工厂里找不到工作,只有家政行业,才有她们的用武之地。 “家务事谁不会做?以前家里的事全是我做的”,“带个孩子还不容易?我的两个儿子都是我一手带大的”,这些都是她们入职家政服务时说得最多的几句话。 入职的低门槛,身份核查几乎是空白,导致了这个群体体量很大,但高素质的不多,甚至鱼龙混杂。去年,张女士通过吕洪的公司,找了个50岁左右的胡姓阿姨到家里做保姆。上班头一天,张女士就发现胡阿姨电话特别多,而且每次接电话的时间还很长,少则五六分钟,多的时候达半个小时。 张女士开始并没在意,可接下来两天,天天如此,而且因为电话太多,家务事也没好好干。几天后,张女士不得不将其辞退。没多久,胡阿姨又被介绍到另一位雇主家,同样的情况又发生了。一个偶然的机会,雇主了解到,胡阿姨原来欠了很多债,那些电话都是来讨债的。 吕洪后来了解到,胡阿姨是因为躲债才跑出来的,别的工作也不会做,只有家政公司似乎来者不拒,于是就登记做了家政服务员。其实,即使雇主不辞退她,她在一个雇主家也不敢做太久,担心债主找上门。 这样的群体,不少从业人员的目的就一个,多挣钱,因为缺少约束,保姆之间的工资攀比也让雇主和家政公司头疼不已。凭借小区里的“阿姨大会”、老乡间的“口口相传”,保姆对市场行情了如指掌,她们经常会相互比较,一看别人工资高,马上就提出涨工资,可她们对自己的服务水平和技能却避而不谈。 D 培训证书背后有很大“水分” 为提升保姆素养,宁波很早就开始实施一系列举措,比如提供免费的家政服务培训,推出星级保姆培训等等,为提高家政服务人员的技能和素质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不少家政公司认为,目前的培训并未真正落到实处,证书来得太容易。据吕洪介绍,有的培训学校,学员报名后是否上课就不管了,即使上课,也只是教一些家政服务的基本礼仪和注意事项,实际操作技能就是老师在课堂上演示演示,三五天时间就速成了。考试很容易通过,学员拿到证书,政府给培训学校每个人400至1000多元的补贴,皆大欢喜。 这种情况的结果就是,几乎人人都有证书,但实际技能并未得到提高。对此,宁波管家婆家政的胡俊府说,去年,他特地去了趟上海,考察他们的家政培训。相比于宁波的做法,上海就规范得多,凡报名参加培训的都需要资格审核,学历也有要求,培训时间也比较长,不但涉及基本的服务礼仪,更注重实际操作技能。 而各种假证也不少见。吕洪告诉记者,有次他面试一个50多岁的月嫂阿姨,问她有没有啥证书。这阿姨很痛快,当即掏出一本高级月嫂证。凭着多年的经验,吕洪一看就是假的,制作粗糙,印章模糊。阿姨承认,这证书是别人帮忙弄的。 记者发现,网上办理这样的高级保姆证、高级育婴师证书非常简便,二三百元就能办理,只需提供身份信息和一张照片即可,先支付二三十元定金,剩下的货到付款。 保姆市场的这些乱象不仅让雇主难寻好的保姆,也制约了家政服务业的发展。胡俊府告诉记者,宁波家政公司最多的时候有2600多家,如今可能不足500家。现在,宁波有些家庭已经开始把目光转向上海、杭州等保姆市场更加完善的地区,不在本地寻找保姆。 对此,很多家政公司都希望政府在加大保姆技能培训的同时,还应建立保姆诚信数据库,建立保姆“黑名单”,对不诚信或者严重违反行规的保姆予以禁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