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物 名片: 万伯春,原宁波大学副教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地方文史爱好者。与人合著图文集《江东记忆》(含《街巷深处》《探访遗踪》《寻觅背影》三册),已出版图文专著《四明古刹》《甬水遗韵》。 □赵淑萍 退休后,万伯春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他学习摄影,7年时间,加入了中国摄影家协会。2008年,他应宁波工程学院教授竹潜民之邀,为图文集《江东记忆》配图,从此一发不可收。他曾在三年里跑遍甬地60多座寺庙,出版图文专著《四明古刹》。今年,他经过五年的积累,又捧出了图文专著《甬水遗韵》。 探寻甬江源头 品味甬水遗韵 万伯春并不是道道地地的宁波人,但是在这个城市生活了五十多年,他把宁波当成了第二故乡。每当他徜徉甬江边,看着三江口的潮起潮落,看着华灯初上,那林立的高楼、闪烁的霓虹灯以及夜的暗影下渐行渐远的船只,他总是浮想联翩。他多想去听听甬江源头的泉水叮咚,去看看甬水流经的村庄、古渡,去追寻甬水两岸名人的足迹。这个念头,从2010年开始付诸行动。 在此之前,他似乎已经有了很多技能和经验的储备。退休后,他开始学摄影。他认为,真正的摄影不仅仅是追求画面的唯美和构图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有内涵,要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那些尚未被发掘的美。他还记得,当年在全国诸暨西施杯摄影大赛中,好多人盯着那些著名的景点拍。当时他想,再拍这些还能拍出新意吗?第二天,他独自来到“千柱屋”斯宅。他走进一处古宅,只见水泥的洗衣台上,两个孩子正在做作业,沧桑的宅院,陈旧的书包,可孩子的表情却那么专注,他拍下这个画面,题名《古宅新一代》。后来,这幅作品和另一幅《古宅开放迎贵宾》都得了奖。因为这两幅作品,这位摄龄只有7年的业余作者加入了中国摄影家协会。 后来,他和宁波工程学院教授竹潜民、郭学勤及博士陈恩黎一起完成了图文集《江东记忆》。当时他跑遍大街小巷,对那些地名、路牌细细研究,寻根溯源。比如“常关弄”,明清时这里有浙江海关的常设机构。又如“铁锚弄”,明清时这里有打铁铺,经常修理海船的铁锚……还有南宋四明史氏的遗迹等。也正是在那时候,他确立了自己的摄影观和创作观。他注重纪实,聚焦当下,沉迷于地域文化,他要拍摄那些古老的或者濒临消失的事物,留住乡愁,留住记忆。他把理念付诸实践,2010年出版了图文专著《四明古刹》。 紧接着他开始了关于《甬水遗韵》的酝酿。对于水利来说,他是一个外行,要做一本水文化的书,谈何容易。刚开始,他根本不知道甬江水的源头在哪里。有说是溪口的剡溪,有说是奉化的大堰,也有说是姚江上游的大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后来他了解到,甬江的正源应该是奉化的晦溪。有一次,他到余姚的四窗岩,看岩下的水库,却不知道这水是流向姚江还是奉化江。怎么办?他边拍摄,边到图书馆找资料。清人编的《四明六志》、黄宗羲的《四明山志》、徐兆炳的《四明谈助》、张寿镛辑刊的《四明丛书》……他在各种地方志、县志里查找水利的内容。古人的著作,使他了解到大量的历史、地理信息。 甬江由奉化江和姚江汇集而成。奉化江发源于晦溪,主要支流有剡江、县江、东江和鄞江四大支流。姚江发源于余姚梁弄溪眠岗山夏家岭,主要支流有慈江、南庙溪、陆埠溪、大隐溪等。他终于把甬水的源头给弄清楚了。 翻开《甬水遗韵》,你会一口气看下去。书中的图片美轮美奂。那些甬江流域的古城、古镇、古村、古桥、古渡、古堰、古寺古庙……美不胜收。书中的说明文字凝练,包含着大量的信息,里面有不少故事、传说。正如专家称赞的,这是一本“甬水文化”的旅游全攻略。 品味甬水遗韵 这几年,万伯春几乎每天都早出晚归,奔波于姚江、奉化江两岸。要去余姚四明山镇的小村,他得转四辆公交车。光坐公交车就要花六个多小时。有时,为了把某一人文景点的最美一面展示出来,他不惜跑上六七次甚至十多次。为了拍摄大岚山顶的雪景,他特地挑选下雪天去拍。到了大岚,没有上山的车,他就打的,开到四丰村口,司机说,路上积雪太厚,开不动了,他只好下来步行…… 沿着甬水的走向一路探寻,让他愉悦的不仅是美景,还有那些人文掌故。比如姚江的源头大岚,自古以来为道家圣地。汉刘纲和夫人在此修道,这在《搜神记》也有记载。传说和实景印证,他就站在了这个神奇的地方,怎不令他顿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之感。 它山堰他前后去过十多次。书本插图中的它山堰,正是春天时分,远看山峦耸翠,近旁杨柳依依,水流澄澈,千年古堰风光旖旎。今年夏天,恰逢台风天气,水流大,他一听气象预报就往它山堰赶。此时,大坝的水溢出来,呈现“七分入江、三分入河”的情形,还有不少人在蹚水,他抓拍下来,兴奋异常。这幅图后来就成了书的封面图。在考察的过程中,他还发现县令王元暐的庙,不仅在它山有,过去横街、大隐都有。它山堰不仅灌溉了鄞南的大片土地,还使得邻边地区受惠。他还了解到,在它山堰之前,明州刺史于季友曾于“鄮县西南四十里筑仲夏堰”,开凿河渠欲引山水入城。后来,经过当地人的指引,他在路廊的墙壁里,总算发现了仲夏桥的桥碑。 说起甬水的故事,万伯春如数家珍,不妨摘录几个。 奉化江主源晦溪,有“九曲晦溪”之称。六曲驻岭村,传说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曾在这里住宿过一夜。村里至今流传着黄巢的故事。 剡源九曲是古代旅游胜地。一曲六诏,相传是东晋“书圣”王羲之隐居处。皇帝六次下诏书召他还朝,他不肯,故名“六诏”。据传,在王羲之逝世后七百多年后,浪迹天涯的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两次流寓奉化六诏,后回到越州。 姚江流经的车厩村,传说是越王勾践为复国而筹建的秘密军事基地。越王在那里卧薪尝胆,秘密养战马、造战车,提高越国的军事实力。说到这里,万伯春特意翻到车厩这一节,指着一幅图,图中是一块金灿灿的稻田。“这就是‘越王畈’,传说越王曾和老百姓一起耕种这块田畈”。 《甬水遗韵》的编辑廖维勇说到这本书,对作者敬佩有加。老教授爱好摄影和地方文史研究,经常做一些公益之举,到社区、学校、民间社团做讲座,传播水文化知识。感动于老教授的执着,同时也觉得这是一本有意义的书,宁波出版社才决定和万伯春合作,公益出版。 在完成这本书后,万伯春又有了新目标:拍摄、记录宁波的民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