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边城雨 通讯员 周骏) 昨天凌晨,随着封道标志移除和第一辆车辆行驶通过,常洪隧道沥青路面整修工程正式完工,并全时段恢复正常通行。 常洪隧道是市中心通往江北、镇海、慈溪的交通要道。自投入运行以来,常洪隧道所担负的交通荷载就一直很大,经过多年运行,沥青路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影响了行车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今年9月22日,城管市政部门启动常洪隧道沥青路面整修工程,对隧道内的沥青路面进行了全面的铣刨、摊铺,共计整修沥青路面20000余平方米。据介绍,整修后的路面,抗滑性能与抗车辙能力大幅度提升,行车噪声得到有效降低,行车舒适性及安全性也较之前提高,进一步优化了隧道的安全通行环境。 隧道整修期间,有市民提出疑问,为什么整修路面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据城管市政部门说,与日常沥青路面摊铺不同的是,常洪隧道的部分路段需要先浇筑混凝土,然后再进行沥青铺设。而浇筑的混凝土需要一定的养护时间,因此无法对铣刨后的路面立刻进行摊铺。此外,在本次工程中,还同步实施了常洪隧道渗漏水病害整治工程(第三阶段),对部分路段进行了注浆堵漏。两个工程同步实施、交叉进行,也会对施工工序造成一定影响。 据介绍,本次工程的实施,不但成功解决了此前的隧道渗漏水问题,隧道通行环境也有较大水平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