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爱红 通讯员 柴隆 国内手札的拍卖市场价格,近几年间起码翻了好几番,有圈内人士开玩笑说,“这跟张铁林有一定的关系”。前天下午,受宁波同心书画院的邀请,拥有千余幅名人手札的“皇阿玛”张铁林来到甬城,和大家分享了他的手札收藏故事。 收藏源于儿时的熏陶 当天,一身休闲装的张铁林出现在宁波同心书画院,一看到讲座现场布置得像教室,他就开玩笑地说:“不能太正式,正式了我不会说话。”下面有人说:“你就当我们是文武百官。”张铁林一本正经地回答:“那你们都要跪下了。”在笑声中,大家的距离感消失了。 张铁林不仅是著名演员,还是一位收藏名人手札的藏家,这一爱好与他的家庭环境有关。他说祖父是名中医,自己从小就看着祖父用毛笔开药方子,在祖父的熏陶下,他小时候也用毛笔写小字。张铁林喜欢小字,在他看来,书法在信纸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似乎比大幅书法更加生动,更加自然,所以他偏爱收藏名人手札。 手札展示了名人真性情 手札以小字为主,行文简洁,用较少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浓缩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张铁林说起手札来就一脸的陶醉:“手札是什么?是往来书信,是古代的微信!今天的微信里都有些什么啊?大部分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儿,但就是从这些小事情里,能看出人的真性情。” 张铁林收藏了千余幅名人手札,其中有六七十封是李鸿章的家书。张铁林说,这些家书有写给母亲的,有写给兄弟姐妹的,家书的内容涵盖方方面面,比如谁家的老人生病了,有没有钱医治,还有谁家的几个儿子都在京城里做什么……从这些家书里,人们可以看到李鸿章最真挚的情感和生活点滴,感受到一个史书上极少描绘的李鸿章。 而赵之谦的《论学丛札》,一共三本,是张铁林的最爱。他当年花了250万元,从拍卖会上拍得。这些手札直接反映了赵之谦的人格、情操和社会关系。张铁林说,如今自己将这些手札拿在手里,就好似融入了赵之谦的生活。 手札的传承也有一定研究价值 张铁林说,20年前,收藏家们多关注名家的大幅作品,小手札还不太受人青睐,而他已经开始收藏手札:“那时上海的拍卖会一般是以古籍善本开场的,其中就有整本的名人手札,很多人这个时候还在会场外喝咖啡,等着后面的字画拍卖,而我就喜欢拍一本本的手札,全买下来。四五次下来,我就拍到了七八百封手札。拍好了,我就用报纸包好,用麻绳捆好,带上飞机回北京。也确实因为我的参与,上海拍卖的名人手札价格后来涨了不少。” 张铁林说,除了手札本身反映了书写人的真性情外,手札的传承过程也有传奇的色彩。赵之谦的《论学丛札》曾从中国流传到日本,对日本书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它们又回流到了国内,经过了多名藏家之手。这种传承的过程,也是有研究价值的。 张铁林透露,他收藏的手札最早是明代中晚期的,大部分是清代的,每一幅手札背后都有文化和历史,他有意对收藏的名人手札进行整理并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