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1月0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6年宁波市“好家风好家训”十大名村评选启动

  □记者 滕华 通讯员 胡青蓝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无声却影响着每个人的心灵;家风是一种道德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引领着向善的方向;家风是融在血脉中的骄傲,是我们先人从一代又一代的生活中总结出的家族风气。不管你是仁义之家、书香门弟,还是乐善好施的富豪商贾,落在最平常的生活里,便是严而又严的家风家训,它伴随着族人茁壮成长、名哲挺生。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广大妇女和家庭的日常生活,市文明办、市妇联决定联合开展2016年宁波市“好家风好家训”十大名村评选活动。

  经过初期筛选,我们将在下列20个候选者中(排名不分先后),综合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群众评议等要素,最终选出10个授予2016年宁波市“好家风好家训”十大名村荣誉,在即将举行的第三届宁波市家庭文化节上进行表彰和奖励。

  据悉,这也是我市首次进行“好家风好家训”名村的评选。家风家训工作作为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宁波市各级妇联会同各级文明办以文明家庭创建为统领,以寻找“最美家庭”为重要抓手和载体,着力做好培育、传承、弘扬三篇文章,弘扬好家风好家训,引领妇女为建设风清气正、和谐文明宁波作贡献。目前,我市有市级文明家庭4449户,先后选树了120户宁波市级“最美家庭”、29户省级“最美家庭”和10户全国级“最美家庭”。

  谁能担得起“好家风好家训”十大名村的称号,您的一票很重要。现在,我们开启两个通道接受您的网络投票,可分别扫描二维码添加“宁波女性”和“宁波晚报升学通”两个微信号,在“好家风好家训”十大名村评选页面进行投票。投票截止时间为2016年11月7日24时。

  余姚

  泗门镇谢家路村

  先贤谢迁风骨正气仍在流传

  

  谢家路村地处余姚市泗门镇北面,紧靠杭州湾南岸。目前,全村区域总面积5平方公里,有1641户家庭,常住在册人口4734人。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村、全国“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等14项国家级和100多项省市级荣誉。

  史学家邵廷采曾言“姚江人物甲天下”,特别是在明代,余姚籍人士在历史舞台上可谓群英荟萃,谢家路村的谢迁就是其中之一。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谢迁为当时世称的“天下三贤相”之一。其“威武不能屈”的传统士大夫精神以及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清朗风骨,至今还影响着谢家路村家家户户。今年,泗门镇党委、政府特邀专家学者,举办汝湖乡贤·余姚泗门谢迁学术文化研讨会,感怀乡贤,寄托幽思,提炼品质,古为今用。

  

  临山镇邵家丘村

  “道德银行”授信585万元无不良记录

  

  邵家丘村地处余姚市西北部,南临329国道,西邻黄家埠镇,东依姚北大道,北濒杭州湾。全村区域面积4平方公里,农户795户,常住人口2629人。获得了浙江省文明村、宁波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宁波市生态村等多个荣誉。

  邵家丘村的“道德银行”是其村民人人点赞的骄傲。“道德银行”通过按照遵纪守法行为文明、热心公益支持发展、诚实守信勤劳致富、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四个方面,逐一进行打分。道德积分总值100分,因为好的行为可以加分,最高分值可达110分,只要创业者的道德积分高于80分,并且创业项目通过审核,就可以成为道德银行的授信客户。据了解,邵家丘村共有32户家庭向道德银行申请贷款,授信金额达到了585万元,没有发现贷款不良记录。

  

  低塘街道黄湖村

  村祠堂每周日有国学诵读培训班

  

  黄湖村位于低塘街道东南部。全村有12个村民小组,913户,共2468个村民。宁波黄湖监狱、国营黄湖农场便座落在村内。村内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缸岭”窑址。

  祠堂里办学堂,黄湖村是姚北地区最早的村庄之一,逐渐形成了崇尚教学,勤奋学习的好风尚。自茅氏宗祠修建以后,2016年3月,村祠堂内创办了国学经典诵读培训班。于每星期天上午,带领一群热衷传统文化的青少年读《弟子规》诵《三字经》,感悟先贤的崇高道德,体会儒家思想之意。暑假期间,还开展了少儿暑期“乐学国学周”活动,对黄湖村内小学生及家长开展亲子教育课堂、书法学习、《弟子规》学习等形式丰富的授课形式。让小朋友们更纯真地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传承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的这些优良传统。

  

  慈溪

  新浦镇黎明村

  慈孝美德蔚然成风

  

  黎明村地处慈溪市新浦镇西面,是一个拥有2600多人口的自然村。近年来,这个充满冲劲和活力的村落陆续被授予了宁波市全面小康村、宁波市生态村、宁波市卫生村、宁波市文明村、慈溪市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付雪美———宁波市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就出自黎明村。她以一个女性特有的执着、担当、坚韧让公婆安享晚年,让重度残疾的一双儿女有品质地生活,让丈夫无后顾之忧地工作。她的大爱也感染、带动、影响着村庄中的村民,慈孝美德在黎明村早已蔚然成风。今年,黎明村新建了一座慈孝公园,同时作为村里的慈孝教育基地,推广普及“二十四孝行动标准”、通过以“慈”、“孝”两字为核心的文化建设,让村庄的阵地文化更加鲜明。 

  

  龙山镇徐福村

  “和风徐福”村民自设文明公约

  

  龙山镇徐福村,东距宁波市区35公里,南靠徐福东渡启航地———达蓬山。全村村落面积为4.1平方公里,绿化面积达38%,现有户籍人口1638人。近几年,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敬老模范村、浙江省最美村庄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徐福村以“和”为建设核心,全面提出打造“七和”乡村目标,即“社会和谐”、“村庄和丽”、“邻里和睦”、“家庭和美”、“人心和顺”、“人文和畅”、“经营和气”,通过“七和”建设来构建“和风徐福”。如今的徐福村,许多村户家庭在家门口亮明党员身份、展示家庭荣誉、树立家风家训。同时,由村民自主提出,设立了“徐福村村民文明公约”,包括村民“十要十不”,经全体村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以此作为村民生活的文明准则,逐步实现了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

  

  奉化

  溪口镇岩头村

  “民国将军第一村”有个乡村博物馆

  

  岩头村处于天台山余脉,至今有600余年历史。村落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目前在居农户892户,人口2423人。至今仍保存着大量明末清初的古建筑,被评为宁波十大历史文化名村之首。清末民初以来,岩头村又成为少年蒋介石的读书地、蒋经国先生的外婆家,民国时期村中走出了六位少将级以上的高级军官,被称之为“民国将军第一村”。

  岩头村自古有事耕读、尚勤朴之风气。如今,岩头村挖掘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建成了农村文化礼堂,设立了乡村博物馆,收藏了大量上世纪流传下来的老农具、老文化用品、老生活用品等;二楼为村史长廊,历史沿革、民风民俗、名人辈出等70多块版面组成了一个小型史料馆,详尽诉说了古村的过去和现在,传承本村的好家风、好家训。

  

  萧王庙街道青云村

  藏书爱书的千年古村落

  

  青云村因旧时有“青云联步坊”而得名,位于奉化市萧王庙街道建成区,北临剡江,西傍泉溪,南望同山,全村占地面积2.84平方公里,817户,2119人。由于青云村建村有1000多年历史,现存传统古建筑保存数量庞大,主要类型有民居、祠堂、藏书楼和桥梁等,是我市保存较好的古村落之一。

  青云村传统文化深厚,文风昌盛,自古以来,村人就藏书爱书,重视教育。全村以孙、杨、戴三姓为主,其中孙姓村民约占总人口的80%。村中孙氏宗族、杨氏宗族都完整的保存的本宗族的辈分诗、家风家训。2007年,孙氏宗族重修家谱,更是引得海内外的孙氏子孙前来恭贺。现在,青云村的家庭更是发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以良好的家风促进整个社会的风气。

  

  裘村镇吴江村

  走出100多位校长的“校长村”

  

  吴江村并不大,至今也就500户人家,1000多人口。吴江村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121年历史。据《吴氏家谱》宗谱内《家训七则》,其开头就是“六字”要点,即“耕读勤俭让忍”6个字,其中把“耕读”放在最前面。

  裘村镇吴江村这个弹丸之地,曾经走出过大司寇、尚书、都统制,也出过举人、秀才,还出过100多位校长。这是一个崇尚教育的地方,也是一个重视家训的地方,吴江村的后人视吴进士所作《棠房众家训》为修身之书,家训的开篇即是:最高品格读与耕,富贵还从勤俭生,勤俭若非能忍让,虽然富贵不长存。提倡把耕读勤俭忍让作为人生的要义,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这样一个地处偏僻的村子,据统计,自晚清以来,吴江村共出了100多位校长,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校长村”。

  宁海

  象山

  越溪乡梅枝田村

  耕读传家的祖训至今生辉

  

  梅枝田村,位于宁海县越溪乡东南部,东接下田村,东北山峦怀抱。村里有山、有田又有滩涂,有“鱼米之乡”之称。现共有村民455户,约1500人。

  在756年前,越溪乡梅枝田的祖先从县城出发,翻山越岭来到这个山清水秀之处,并在这里留下了七百余年的岁月故事。在此期间,梅枝田村建立了耕读传家的祖训,代代繁衍了勤劳好学之风,并将这一祖训绵延至今。村里一直不乏有种粮大户,现今还有1000余亩的县农业示范园区。而其历代读书人更是辈出,当今据统计村里共走出大学生116人,其中北大一人、清华两人、中国人民大学一人、浙大四人。梅枝田“状元村”的美誉,远近闻名;耕读传家的祖训,至今生辉。

  

  深甽镇龙宫村

  “忠义传家”涌现大批义人义事

  

  龙宫村地处天台华顶山北麓,天台国清寺佛界之地,故有神仙山脉通龙宫之说。建于北宋宣和年间,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迄今居住着800余户,2000来人,全村以陈姓为主,是一个世代在此生息的古老村落家族。2013年龙宫荣获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陈氏宗祠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龙宫村,看见最多的便是“义”字,陈氏宗祠照壁上大大的“义”字 、“义门陈氏”的匾额,以及《陈氏宗谱》首页“忠义传家、源远流长”八个大字,无不昭示着这是一个以“义文化”为首要治家格言的家族式村落。近千年的时光里,龙宫村恪守着“忠义传家”的义门文化,秉承着“义字当头,仁行天下”的人生信条,涌现出一大批义人义事。

  

  象山

  墙头镇溪里方村

  国学大师亲手编写“族训”

  

  溪里方村位于象山墙头镇南部,距离镇区约800米。总人口252户,700余人。因为村东西两侧有溪,自源头蜿蜒流过,将村庄围在里面,村民以方姓为主,故而村名叫“溪里方”。是省级文明村、市历史文化名村、市全面小康示范村、入围宁波市洁美村庄二十强。

  这里是明代大臣、学者、文学家、思想家方孝孺堂弟方伯礼后裔的聚居地。其间镶嵌“恭、德、贤、安、信、怀、仁、义”“善、志、寿”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一个家族家规,寄托着先族的厚望与心愿。国学大师陈汉章亲手编写的《方氏宗谱》中有八句“族训”道:“孝父母,敬伯叔,和兄弟,训子孙,安名分,守勤俭,务耕读,戒游惰。”全体村民始终谨记祖辈教诲,认真践行孝敬父母、尊敬老辈、和睦邻里、勤劳致富等中华传统美德。

  

  西周镇儒雅洋村

  耕读传家,儒生雅士辈出

  

  儒雅洋村位于象山县西周镇,地处翠竹葱笼之山间,面积约5平方公里的小盆地中。全村村民共有430余户,总人口1300多人。唐代已有居民,清中期鼎盛,古为象山至宁波驿道所经,一度为乡级驻地。乾隆52年已有儒雅洋之名,祈愿“耕读传家,儒生雅士辈出”。是宁波市首批历史文化名村,2014年通过宁波市历史文化特色村验收。

  儒雅洋以何姓居多。据《地方志》记载,何姓祖先仁六公在明代洪武末年(1398年)自象山墙头迁此聚族而居,一直恪守耕读传家的世风,重世德不重世禄。何氏驻村六百多年,一直遵循“入则为农,出则为仕”、“择业士农为上,工商次之”的祖训,重视耕读,历来人才辈出。到了近代,何姓子弟更是走出封闭的山村,出外求学,崇文习武,多有建树。

  

  鄞州

  下应街道史家码村

  史家“八行”家训成全村道德规范

  

  史家码村地处宁波市东南,地域面积0.9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345户881人,外来人口1200多人。先后荣获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市级文明村、区十佳敬老模范村等各类荣誉称号。

  史家宗祠保留着几百年来的家风家训:“八行”即“孝、友、睦、姻、任、恤、中、和”,教育后人尊敬祖先行孝道,兄弟互敬,行为合乎礼仪。受家训之影响,史氏在历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文相武将,他们“忠谏伏蒲,刚直不阿”。史氏的家风家训、字字朴实、句句育人,已成为史氏家族及史村村民的道德规范和行动准则。均都能秀者安于读,勤者安于耕,能者安于工,精者安于商。遵纪守法、循规蹈矩、以孝为怀、以养以教。

  

  姜山镇走马塘村

  不仅有祖训更有村花、族花

  

  走马塘村位于姜山镇最南面,与奉化市相毗邻。全区域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老村面积500亩,640余户,常住人口1400余人。

  走马塘陈氏祖训较祥,祖训传源于汉朝,宗谱里留下来,四明陈氏沿用至今。族人把荷花作为村花、族花,这在村居氏族中也不多见。据考证,从宋代到明代,走马塘陈氏出了76名进士,是古代科举家族的典范;出了165位官员,留芳名于青史者20余人,是恪守陈氏祖训、治家格言、廉正文化的典范。近年来,走马塘村高度重视“好家风好家训”的挖掘和宣传工作。在村史民情馆放置家训精选版面,在村里醒目位置喷绘家训精选,在祠堂门口张贴家风家训人物故事;同时,在导游讲解词里重点突出介绍好家风好家训,让每一位游客都能感受到走马塘浓浓的文化底蕴。

  

  江北

  慈城镇半浦村

  老一辈幼时曾背诵家训168条

  

  自江北区慈城镇往南,一幢幢青砖灰瓦白墙的宅第民居连成一片,古色古香,这便是以“渡口古村”闻名的半浦村所在地。半浦村有800多年历史,为宁波十大文化名村之一。村中遗留下大量的如中书第、周家祠堂、塘路墩、半浦大屋等明清古建筑,计有15处楼群,规制较高,质量较好,已有多处被公布为文保点。

  半浦村家训,源于浙东学派著名人物郑寒村家族。过去,半浦郑氏是慈溪望族,半浦‘二老阁’一度成为浙东文化中心。郑氏宗谱,可称得上集理学、心学之大成。家训家规详尽严格,主要内容浓缩为8字———尊祖敬宗,和家睦族。受郑家影响,半浦村乃至整个慈城镇敬老爱幼、民风淳朴、无私奉献。据老一辈人回忆,当年每个孩子要背家风家训168条,光如何用筷,要求就有十几条。

  

  庄桥街道塘民村

  淳朴乐善民风代代相传

  

  塘民村位于庄桥街道东北边与镇海区骆驼街道相邻,区域面积0.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50人,外来人口500余人。近年来,先后获得省级卫生村、市森林村庄称号、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市美丽乡村20强,区最洁美村庄四强等荣誉称号。

  该村以勤劳务实、淳朴节俭的民风著称。历代好家风好家训影响着塘民人,在外经商的村民徐世明更是捐款30万元,助村发展,其母亲徐老太经常出资请村里的老人看戏。一直以来,村民邻里团结,和睦相处,村落文化活动有声有色,家庭和谐文明,呈现出一幅新农村的繁荣景象。  

  镇海

  澥浦镇十七房村

  这里有个区级家风家训传承示范基地

  

  十七房村坐落于澥浦镇中南部,紧邻329国道,有2500名常住人口。近年来连续获得全国文明村、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特色旅游村、浙江省卫生村等诸多荣誉称号。

  在“崇商尊儒、明礼诚信、乐善好施、慈孝睦邻”十六字家训影响下,郑氏后人创立了老凤祥银楼、英雄墨水、全盛民信局等著名的民族品牌,并涌现了老凤祥银楼创始人郑熙、中国工程院院士郑颖人、数学家林芳华等近现代名人。2015年十七房村创建了区级家风家训传承示范基地,深入挖掘家庭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下步,十七房村将以“家风传承·践行我为”为主题,打造家风展示墙、家规亮相匾和经典家训牌为元素的美丽庭院、家风家训示范点,引导村民自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

  北仑

  小港街道兴岙村

  家训门牌上墙被国家级媒体点赞

  

  兴岙村位于北仑区小港街道东南部,村域面积0.739平方公里,总户数121户,总人口1300多人,其中户籍人口296人,外来人口1000多人。曾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浙江省卫生村、宁波市最洁美示范村等多个荣誉称号。

  2015年起,兴岙村广泛开展了“树好家风,扬好民风”主题活动,通过向村民征集和网上搜集的方法,共总结出近百条既弘扬传统美德又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家训,统一制作成家训门牌安装在每户村民家门,村民既可以从中选取适合的家训,也可以自行总结。这一做法今年被《中国纪检监察报》以《门牌上的“家风”》为题进行了头版报道。现在的兴岙村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红底书卷形状的“家风”门牌,上面的“家规家训”不仅是村民对自家人的要求和期望,更是对全国文明村村庄内涵的深刻诠释和行动支持。

  

  东钱湖

  东钱湖镇韩岭村

  郑家40字家训至今影响村民

  

  韩岭村地处宁波市东南近郊,濒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东钱湖的南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湖,风景旖旎。文化底蕴深厚,自古文风鼎盛,历代名人辈出,是宁波十大古村之一。

  金姓是韩岭村的大姓。明朝兵部尚书金忠从一个普通的士兵官至一品高位,堪称一代功臣,金家秉承一贯低调的家风,谨记“忠以事君,孝以事亲,廉以为吏,学以立身”的家训,愿临难节死报国,生顺死安度一生。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金雅妹就出于韩岭金家。而孙、郑、史等家族也是门庭显赫。深深庭院大夫第的后代子孙们谨记郑氏行第排序用字即家训:“若之士大夫,必以礼为重,宏宗思本源,文光启允元,忠孝传美德,诗书丕嘉声,厚积致久远,奕世昭良训。”这四十字包含郑氏发展的要求和期待,至今仍影响着村民。

  

  杭州湾

  庵东镇桥南村

  “人美、家美、村美”的魅力桥南

  

  桥南村位于杭州湾畔南岸,庵东镇西北部,总占地约4平方公里,总户数838户,总人口2718人。近年来,相继获得了国家级和浙江省人口与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卫生村、宁波市特色村等荣誉称号。

  如今的桥南村历史文化浓厚,民风淳朴,在围垦文化、移民文化、盐文化的交融下,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村民乐善好施,邻里团结,尊老爱幼,处处涌现出感人的故事。同时,村通过廉政文化进农村、进家庭创建活动,开展了“好家规、好家训”征集活动,征集了廉洁格言、诚信家规、健康家训等二十余条;整合文化礼堂阵地资源,建设成为家风教育点,将好家规、好家训展示出来,通过学习、交流和教育活动,将好家风、好家训一直传承下去,全面提升人文素养。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