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新 按往常惯例,“双11”之后的七至十天是投诉高发阶段。为此,宁波市市场监管部门全面启动“网络交易监测专项行动”,即从10月20日至12月20日,重点对“双11”前、“双11”、“双12”三个网络集中促销时段(点)开展实时监测,严查先涨价再促销等行为。 11月1日《东南商报》 对“剁手党”们来说,如果得知在“双11”熬夜抢到的宝贝价格或品质竟然“有诈”,且交涉无效、投诉无果,那非但“狂欢”不了,想“剁手”的心都有。因此,宁波市场监管部门的严查行动,“剁手党”们举双手赞成。 但细看本次专项行动的监测对象和监测内容,却不由得让人产生这样的疑虑:这些海量信息,就凭监管部门有限的人手,监测得过来吗? 据介绍,本次监测对象有三类:辖区第三方交易平台及经营类网站;前期下发核查淘宝、天猫、苏宁易购、国美、1号店等网络交易平台上的本地网店;各地掌握的其他网络经营主体。主要监测内容有:经营主体信息方面的:如公示的主体信息是否完整、准确、真实;集中促销行为方面的:如是否采取不正当手段进行促销,是否存在先涨价再促销、不退定金行为等。此外,还有商标侵权、销售不合格商品、虚假宣传及其他违法行为。 显然,面对这一庞大网络市场中的庞杂信息,就算监管部门的所有工作人员投入到本次“网络交易监测专项行动”,对多少网络交易进行有效监测仍是个十分有限“未知数”。 如果换一种监管思路,以有奖举报等形式鼓励“剁手党”们也来参与“网络交易监测”,效果很可能大不一样。目前网络市场的体量与交易信息固然庞杂无比,但鉴别网络卖家与商品“地道不地道”,恰恰是数以万计“剁手党”们的“拿手活”。 宁波市场监管局表示:“希望通过实施专项监测,发现一批网络交易突出问题,落地一批网络违法线索,查办一批网络违法案件,以此强化平台主体责任落实,规范网络经营行为,维护网络市场秩序。”这当然值得肯定。但监管部门的“绝活”与“强项”,在于依法快速打击、惩罚那些网络经营违法行为和违法者,将大部分“网络监测”交给千百万精于此道的“剁手党”,监管人员则集中精力核实、调查、处理他们的举报和投诉,并做到件件有落实、个个有交代,调查进程与处理结果网上公布,这样双方“各亮绝活”,效率岂非更高?效果岂非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