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模型飞机比赛现场。 记者 胡龙召 摄 |
□记者 戴斌 昨天,宁波市第八届科技体育运动会在余姚子陵中学开赛。该项赛事规模越来越大,今年在每单位每项限报12人的情况下,共有来自80多所学校的2600多名青少年选手参加。赛事也吸引了央视和浙江电视台等媒体,记者们好奇的是:遥控飞机、电动车模、阳光测向等“小游戏”,为何如此受学生追捧? 年过七旬的教练员,当年制作的模型飞机给高射炮当靶机 “我们模型界有一句话,‘从模型到滑翔机,从滑翔机到飞机’。我以前的国家模型队队友、教练现在都在从事航空事业,最近我的几个好友就在参加珠海航空展,他们都在研制真飞机,例如飞机螺旋桨、无人机制造等。”今年71岁的胡伯堃13岁开始练习航模,曾是上海航模队和国家队选手,近几年受邀在宁波模型无线电运动协会从事青少年科技体育顾问工作。 胡伯堃最自豪的不是当年拿到全国冠军和国际比赛奖牌,而是曾经用模型参与过航空科技工作:上世纪70年代,他和队友们因为擅长F3A无线电遥控特技飞行,成为高射炮军事训练助手;80年代我国研制“水轰-5”水上反潜轰炸机时,他参与制作按比例缩小的该机模型,模拟水面起降和风洞试验。“70年代我们的模型飞机飞上天给高射炮当靶机,训练时不可能用真飞机当靶子。”他说,很多真飞机、船舶等研制,都是从模型开始的。 他说自己自从接触模型运动后,就养成了关注科技的习惯。“孩子们都会有玩模型的兴趣和渴望,引导好了就不是‘不务正业’,而是可以让他们在动脑、动手方面迅速提高,也能够培养科技意识、创新意识。” 一起经历好玩的比赛,将成为孩子美好的记忆 “前几年没有限制名额的时候,我们学校报名参加市科技运动会的有三四百名学生,也拿过初中组的冠军。”子陵中学科技老师倪剑寒说,孩子们都喜欢这个运动会。 参赛的两名初二女生沈爱和陈沈恩说,参与这些项目并不影响学习:“大多是课余时间研究下制作和飞行练习,比赛前老师给我们训练下。”在她们看来,即使是橡筋动力模型,看上去用纸板裁剪粘贴后再加装橡皮筋动力即可,但要做得符合空气动力学拿到好成绩也绝非易事,需要耐心、细心以及坚持不懈的训练。 学生喜欢这些科技模型,家长是否有“玩物丧志”的担心呢?子陵中学校长陈建青的回答是:“在我接触的家长中,还没有碰到过反对的。其一是这个项目可以起到开发智力的作用,家长普遍欢迎;其二,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获得成功的感觉,对培养自信心很有好处。” “既有体育锻炼,又有知识学习,往往为了做好一个模型,孩子们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促使他们主动查资料、请教老师。”而正是这样一种由被动变主动的过程,在陈校长眼里,科技体育让体育回归教育,“我的希望是,孩子们在学校的成长不仅仅体现在文化课的分数上,还要有其他留下记忆的体验。特别是一起经历这种‘好玩’的比赛,也许若干年后他们开同学会的时候都还会谈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