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人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1月0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傅瑞庭:用谜语留住乡土记忆

  人 物

  名片:

  

  傅瑞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宁波谜语”代表性传承人,鄞州区业余文保员。1947年出生于鄞州区,从事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40年。从2007年开始,先后出版《宁波谜语新编》《宁波童谣》《鄞东五乡碶傅家》《谜海探宝》等著作。其中,《宁波谜语新编》获得第二届“浙江省民间文艺映山红奖民间文学作品奖”一等奖,是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学作品奖”入围作品。

  □记者 陈爱红

  

  流传在民间的谜语,是先民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时三年多时间收集千余条宁波谜语,自费5万元出版《宁波谜语新编》一书,坚持每年在学校、社区和企业用方言讲解宁波谜语……傅瑞庭对宁波谜语的痴迷不仅仅与他童年的经历有关,更多的是他对乡土文化的眷念与热爱,他要用谜语留住一份乡土记忆。

  A

  缘起:和外孙女一起

  重拾消逝的童趣

  傅瑞庭出生在鄞州区五乡镇的蟠龙村,在这个古老的村落,沿蟠龙河两岸分布着大大小小二十多个墙门。在老墙门里长大的傅瑞庭记得,小时候,每当夏天太阳下山的时候,墙门里的孩子就把桌子搬到明堂里。晚饭以后,乘风凉的黄金时段开始了。乘风凉的时候有很多节目,背顺口溜,听故事,最难忘的还是猜“谜子”。出谜语的多是墙门里的老人,一般是从较容易的“后门口”系列开始,如“后门口一只缸,团团圈圈生疔疮”(谜底是锣鼓)“后门口一株菜,落雪落雨会朵开”(谜底是雨伞),孩子猜对了会得到大人的夸奖。接着,阿婆阿公们会让大家猜一些比较难的谜子。猜谜的过程中,乘风凉的老老少少不时发出会心的大笑,笑声在老墙门里久久回荡。 

  时光流淌,多年后傅瑞庭自己做了外公,童年猜谜的情景偶尔会在脑海中闪现。2002年,在陪上幼儿园的外孙女玩耍的时候,傅瑞庭随口说了“后门口一株菜,落雪落雨会朵开”的谜语给外孙女猜,没想到外孙女一下猜出了谜底是雨伞,傅瑞庭又出了几个比较难的谜语,经过提示,外孙女也能猜出来。这无意间激发了外孙女猜谜语的兴趣,以后她常常缠着外公要求猜谜语。后来,外孙女在幼儿园里让小朋友猜外公说的宁波老谜语,没想到猜谜游戏很受小朋友的欢迎,外孙女一下子成了小朋友中的小“红人”。

  宁波老谜语形象而生动,且具有童趣,但是随着电视等娱乐方式的普及,猜谜语已经成为一种遥远的记忆。傅瑞庭没想到自己记忆中的老谜语还能受到如今孩子们的欢迎,他想重拾那份消逝的童趣。女儿也向他建议:“爸,你干脆将这些好东西编成一本书,也好让我们年轻人学学。”2005年,傅瑞庭开始收集和整理宁波老谜语。

  B

  搜谜:三年收集到千余条宁波谜语

  傅瑞庭收集谜语有三条途径。他首先通过回忆整理出自己小时候猜过的谜语。这些谜语不是一下子就能记起来的,那段时间,他随身带着笔和纸。有时走在路上,突然记起了一个谜语,赶紧掏出笔和纸记下来。有时在睡梦中会出现以前猜过的谜语,醒来后,他立马去找笔和纸写下来。靠回忆,他陆陆续续整理出了上百条宁波老谜语。

  他也通过网络寻找宁波谜语。为了找谜语,他学会了打字和上网,还到图书馆去寻找有关谜语的资料。有一次,他在网上看新闻时,无意中发现宁波慈城先贤王鞠候先生曾出版过一本《宁波谜语》。他乐坏了,连忙以关键词搜索,搜索到广州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在上世纪20年代曾发行过一套《民俗学丛书》,其中丛书第20辑就是王鞠候先生的《宁波谜语》,但80多年过去了,这本书已经找不到了。就在有些失落的时候,他又从网上发现了另一条线索:广州中山大学民俗研究所近年在海内外各研究机构同仁的支持帮助下,搜齐了当年的《民俗学会丛书》,并重新刊印。他当即查到民俗研究所的联系地址,写了一封信去,希望购买王鞠候先生的《宁波谜语》。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很快回信了,傅瑞庭花228元买下了这套《典藏中山大学民俗学从书》,终于找到了王鞠候先生的《宁波谜语》。

  最有效的途径是自己到民间调查收集宁波谜语。傅瑞庭在学生中发放问卷调查表,发动学生向自己的爷爷奶奶搜集宁波谜语,其中最成功的一次问卷调查是在象山滨海学校,一次就得到了原汁原味的象山谜语六十多条。除了发放问卷调查表外,傅瑞庭还有个习惯,不管走到哪里,碰到60岁以上的老人都会向对方打听老谜语。通过这种方式,他也收集到了不少宝贝。2007年,他还通过媒体找到了一些谜友。原宁波八中的退休教师李翊华把自己父亲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记下的三百多条宁波谜语的手抄本给傅瑞庭抄录,这些谜语,有的是老先生自己创作的,有的是民间流传下来的,很多是傅瑞庭从没听说过的,他如获至宝。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任卓君老师把她13岁时摘录的一百多条老谜语拿出来让他摘选,她的外婆还当场为他口述十多条老谜语。傅瑞庭说,从民间搜集来的谜语涉及内容最广,数量最多,语言生动形象,有的完全口语化,是原汁原味的乡土记忆。

  通过这些途径,傅瑞庭收集到了千余条宁波谜语。

  C

  传承:让更多的人重温乡土记忆

  傅瑞庭收集的谜语多和过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中一些谜语所描述的生产、生活用具已经消失,为了让大家对谜面和谜底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傅瑞庭辗转宁波的各个乡村,用数码相机拍摄老物件。鄞州、余姚、宁海、台州等地的农耕博物馆都留下了他的身影。谜语里有些方言字打不出来,他就请人帮忙,用造字软件合成了40多个古字。

  2007年8月,傅瑞庭收集整理的《宁波谜语新编》由宁波出版社出版。时任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的周静书先生为这本书做了序,他在序中说,宁波谜语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波有数以千计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单靠政府部门和专家抢救保护是不够的,《宁波谜语新编》的出版,是一个极好的引导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民抢救保护和传承的范例。

  成为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宁波谜语代表性传承人后,傅瑞庭先后在多个学校和乡镇传播宁波谜语,还在他曾经任教的高桥中学建立了宁波谜语传承教学基地,每周一次给学生们讲解宁波谜语。

  《宁波谜语新编》精选了1295条宁波谜语,分为单谜、组谜、连环谜,以及字谜、讲谜(故事谜)、地名谜等。这些谜语,用宁波方言讲起来特别有味道。其中,傅瑞庭最喜欢的谜语有:

  “东边出日头,西边雨丝压骤骤,树上喳哩叫,鸭蛋河里撩。”———抽丝

  “周瑜出将怕兵多,鲁肃有计没奈何,高宠一见笑呵呵,介匹潼关破得多。”———冰河撑船

  “阿拉妈生我介死样,穿件衣裳半边拐,阿拉妈叫我流血,我要流馋。”———泥螺

  傅瑞庭说,“抽丝”“冰河撑船”两则谜语以谐音、会意等最常用的谜语制作方法,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宁波妇女用土法缫丝的情景和船夫寒冬腊月破冰行船的勇敢乐观的精神。以“冰河撑船”这条谜语为例,周瑜指舟,兵指冰,鲁肃指橹,高宠是岳飞手下的勇将,在这里指篙子,介匹是土话,意为介难看的东西,这个谜语里出现了三个历史故事中的人物。而“泥螺”这条谜语用第一人称,以海边的小孩口气,调皮地把谜底的特征说得淋漓尽致,这个谜语多有趣啊!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