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图片由三江局提供 |
□记 者 边城雨 通讯员 张 亮 甬江、奉化江、余姚江(简称三江)是宁波人民的母亲河,承载着防洪排涝、通航灌溉、生态环境、城市景观等众多功能,为宁波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三江河道的治理水平关系着这座城市的生机,这座城市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三江,防洪排涝依托于沿江的大大小小的碶闸泵站,通航依赖于宽阔的江面和深水航道,灌溉依赖于发达的河网和有效的灌溉设施,生态环境依赖于可靠的补水体系和健康的河道,城市景观依托于水、岸、人的和谐交融。 最近一段时间,好多市民都会发现,三江是越来越惊艳了,不但河道干净了,并且景观也提升了,有一种挡不住的美直击人的心房。“外地的朋友来,我都会带他去三江口周边走一走,他们都会说宁波真是美爆了,像是到了欧美的城市一样。”周先生在一家企业负责外事接待,给记者说起此事时一脸的骄傲。 记者从三江流域的具体管理机构市三江河道管理局了解到,三江目前正分别从运行管理标准化、河道保洁全面化、河道清淤常态化等多个方面,全面推进三江流域管理,使三江越发多姿多彩,更上层楼。 标准化新篇章 市三江河道管理局局长张松达告诉记者,三江局承担着三江干流河道管理、姚江大闸等沿江十一座骨干水闸泵站的防洪排涝任务以及亭下灌区等大中型灌区的水资源管理任务,是宁波中心城区和沿江城市防洪排涝的枢纽。多年来,在市水利局的直接领导下,他们一直致力于工程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积极探索工程管理精细化、信息化、现代化,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规范的工程管理体系。 目前,三江局正在大力开展“全面创建、达标提升”活动,努力实现水闸、泵站、河道堤防、大型灌区等三江管理全方位的标准化,同时全面展示管理亮点,挖掘姚江大闸、保丰碶、甬新泵及新建闸泵的建筑、管理、水文化特色,并努力把三江文化融入水利管理之中,进一步提升水利工程品质。 在标准化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三江局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性地提出了“精、准、细、严”的发展理念,以“精”为目标,以“细”为手段,以完善制度、规范流程、统一标识、提高执行力为重点,逐步建立规范、精细的工程管理方式和先进科学的工程管理模式,并创造出以“远程集中控制、闸点少人值守、运行管理规范、专业应急保障”为特点的新模式来探索实践如何在标准化创建中实现精细化管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标准化管理有许多高大上的东西让人耳目一新,将三江的管理推到了一个新高度,让我们先来开开眼界吧。 一是远程集中控制。姚江大闸、沿江八座水闸、五座排涝泵站都在智慧三江平台上实现了中控室集中远程控制,统一调度、远程操作。每个水闸的重要部位及上下游都有视频监控及自动水位、潮位监测,所有数据传输到中控室,由于三江为潮汐河道,潮汐变化多,闸门启闭频繁,远程集中控制大大提升了自动化控制水平。 二是闸点少人值守。现场管理是水闸泵站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远程集中控制的现场条件是必须要配备专业管理人员。为此,三江局从2016年1月起,开始实施闸泵的物业化管理,并要求服务外包公司配备齐全闸门运行工、泵站运行工、机电工、特种设备操作工等专业人员,并持证上岗,人员配备十分精简,泵站根据规模大小每座配备3~5人,每座水闸则配备1人。通过招标,聘请专业公司负责实施11座水闸泵站的物业化管理,总共配备了29人,其中专业管理人员26人,门卫3人。三江局运行管理人员则负责对闸、泵进行检查、监测、调度、考核。 三是运行管理规范。按照省水利厅标准化要求,标准化方面,完善了各项制度,制定了操作规程,编制了管理手册,设置标志、标牌、标线,划定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信息化方面,建立完善了信息平台,建设完成智慧三江信息管理系统和闸泵标准化管理平台,以标准化为要求,以元素化为基础,将堤防管理、水闸泵站管理、河道管理融入信息平台,通过二维码和APP手机客户端,落实在线巡查和维护,努力实现智慧化管理。 四是专业应急保障。上级资金保障每年安排600万元,专项用于闸泵运行管理;设施维保方面,与专业安装和设备厂家建立了定期保养和维护机制,应急维修保证6小时到位;电力方面,所有泵站都实现了双电源供电,水闸都配备有备用发电机,并且得到电力部门承诺作为优先服务单位解决电力故障;防汛物资和抢险队伍方面,三江局建有宁波市防汛物资储备中心和宁波市抢险服务队,防汛储备充足。 更加可喜的是,今年8月4日,全省河道堤防水闸标准化管理工作推进会现场会在市三江局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专家领导共六十余人现场考察了保丰碶闸站和姚江大闸,并观看了信息化操作平台演示。与会人员还就标准化创建中的有关问题和三江局的领导和同志进行了探讨交流,并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三江保洁全线覆盖 细心的市民一定会发现,近期三江河道变得比以前干净多了。其实,这是管理部门对三江保洁全线覆盖的成果。 三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三江水面保洁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段。2015年开始,进一步落实沿江属地对甬江庆丰桥以下共46.7公里河段实施了边滩保洁。2016年6月起对三江干流全线水域实施了全面日常保洁,保洁水域面积由之前的413万平方米扩大至1663万平方米,投入日常保洁船只28条、突击清草船只4条、全自动输送设施一台,每天实行6小时保洁。至此三江河道实现了全线保洁,确保了三江水域的洁净。 考虑到三江河道全流域保洁后,水域线长、点多、面广,为进一步加强对三江一河水域全线保洁工作的日常监管,规范保洁作业,提高保洁质量。需要全面掌握所有保洁船只的出勤情况、作业情况、保洁效果以及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情况,这些必须借助GPS系统、远程视频监控和现场检查等手段,人力和精力消耗极大。要全面监管到位,仅靠本单位工作人员无法完成。 为此,三江局将河道保洁日常监管委托项目监理单位具体负责落实,由监理单位根据考核办法的相关规定,利用监控设施,结合现场检查,按要求对保洁情况进行日常监管,并将监管结果定期反馈三江局。三江局则不定期抽查监理单位工作,并对监理单位进行考核。同时,三江局和沿江属地也加强对保洁单位的监管,保洁工作真正做到“双管齐下”。随着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的推行,三江河道的保洁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河道清淤常态化 从去年开始,三江河道也迈进了全面清淤的时代。 三江局局长张松达介绍说,由于甬江为潮汐河段,面对大量的泥沙沉积产生的行洪不畅、航道影响和城市景观问题。三江河道整治工作按照市政府“三步走”战略,在历经“应急清淤(2009年)、恢复性清淤(2011年)”后,2015年开始实施“常态化清淤”。水利部门每年投入3000万元进行三江的常态清淤,由三江河道管理局实施,实施的重点河段为从姚江大闸开始经三江口至甬江庆丰桥,全长5.8公里,每年实施清淤2次。 2015年完成清淤量86万方,清淤范围集中在姚江大闸至庆丰桥共5.8公里河段。为适应甬江水环境治理和城市品质提升的新要求,2016年又将清淤范围扩大至甬江杨木碶,延长清淤河段4.5公里,使常态清淤范围达到10.3公里,今后还将逐步扩大清淤范围。 通过历次的回淤监测情况来看,2015年常态清淤工程的效果十分理想,今年7月份与去年同期相比,姚江河底高程平均降低了约1.5米,姚江河道平均断面增加28.8%。姚江大闸汛期排水十分顺畅,缓解了姚江流域的行洪排涝压力。今年“莫兰蒂”台风期间,姚江大闸平均排水流量达到529立方米/秒,三江排水更加顺畅。 三江河道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河道淤积一直制约了杭甬运河的运力提升。常态清淤工程实施以来,确保了主航道满足国家三级航道标准,全河段满足500吨船舶自由通航。2015年全年姚江船闸过船2000余艘,大大提升了航道运力。 三江河道穿城而过,是宁波城市象征,也是宁波一张流动的名片。通过实施中心城区河道边滩的清淤,三江河道沿岸的水环境面貌更加和谐。经过清淤,低潮位情况下平均水面宽度从80米增加到150米,边滩露出时间大大减少,从原来的每年2000多小时减少到800小时以下,并且2016年1月至9月未再出现露滩情况。常态清淤工程提高了城市品位,满足了市民亲水休闲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