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叶 实习生 陈时飞 通讯员 薛丛川) “鄞州好,鄞州强,鄞州非遗喂喂响!朱金漆木雕;骨木加镶嵌;金银彩绣铮骨亮;宁波走书醉四乡。红帮裁缝技艺强;草席编织销东洋……” 打着节奏说唱鄞州“非遗”项目,昨日,鄞州职教中心学校说唱社团的学生们照例开展活动,用宁波话“唱”着该校王亚达老师创编的《鄞州非遗唱词》。 据了解,鄞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列入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网“非遗名录”的就有50多项。鄞州人民老底子会做些啥,会用什么样的宁波老话来形容,现在很少有机会听到,中小学生知之甚少。为此,从2015年4月开始,鄞州职教中心学校的王老师就有意识地搜集有关鄞州非遗的宁波老话,并在此基础上创编唱词。近日,唱词有了定稿,大约五六百句的唱词中涵盖了几乎鄞州所有的非遗项目。 据王老师介绍,一年多来,他先后多次前往鄞州非遗馆,还深入横溪、横街、高桥等地,走访非遗项目的“起源地”。今年暑期,王老师就去了百年老字号———王升大的生产基地。说明意图后,传承人王贤定热情地给王老师介绍了老字号的百年成长史。一路攀谈过程中,王贤定先生热情地劝王老师品尝他家生产的月饼,不知不觉,王老师竟“消灭”了12个。 “对于一些非遗项目,光投钱只能换得一时的繁荣。只有真正吸引公众兴趣,尤其是下一代的兴趣,才能符合规律延续下去。”王老师引用鄞州非遗馆前馆长陈素君的话说。 《鄞州非遗唱词》定稿共分6个篇章,涉及工艺、民俗、美食特产、体育医术等,都是王老师闲暇之余收集、整理、创编而成。在学校说唱社团“试水”后,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 “好久没讲宁波话,说得有些磕巴,但是很有意思呢。”昨日,学校说唱社团的张同学说,没想到宁波话里边还有这么多的俚语,鄞州竟然有这么多非遗项目。跟着王老师一起说唱,学生们还能听到不少鄞州非遗文化的历史背景。 据了解,目前鄞州已有部分小学、幼儿园与王老师沟通,希望能够让孩子们说唱这段唱词。王老师也打算,在学生们熟记唱词后,再给统一配上“打竹板”的形式,这样演绎起来更有韵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