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漫画 章丽珍 |
□记者 毛雷君 “双11”这个互联网创造的全民购物狂欢节,已经成为拉动和扩展内需的新引擎,但在网络购物消费量迅猛增长的同时,消费投诉举报和网络交易违法行为也“相形见涨”。工商总局日前规定,“双11”各家电商企业要遵守促销活动规范,不得先涨价再打折,借机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宁波消保委提醒,消费者尤其要注意“双11”期间的价格问题。 “双11”要警惕哪些骗术 每年的“双11”大战中,为吸引消费者购物,电商们使出浑身解数,促销方式也多种多样。但在网络购物消费量迅猛增长的同时,消费投诉举报和网络交易违法行为也“相形见涨”。消费者的维权诉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红包不退。“充100抢50”“充300抢150”……去年“双11”期间,家住江东的王先生充了4500元,才抢到一个面值150元的红包,王先生就用该红包加现金拍下一双鞋。之后,卖家告诉王先生:因鞋质量有瑕疵,没有发货,请申请退款。退款只退350元,红包不退。 进行虚假宣传。去年“双11”,孙女士参加了当当网“买满299元立减100元”的一款纸尿裤促销活动。“当当网的售价为59.9元/包,如果买5包的话就可以减100元,算下来39.9元/包,相当于打了6.7折。”孙女士表示,此前,各家网站该款纸尿裤的最低价是49元/包,所以39.9元/包的价格实际上是“全网最低价”。但该商品显示状态是“缺货”。 调高价。去年,朱女士看中了Levis一款小脚紧身裤,准备“双11”出手。11月10日白天,她查看网页时,发现这条裤子标价为259元,但到了晚上10时左右,价格变成了359元,商品图标下还特别注明“1111购物狂欢价预告”。朱女士抱怨道,活动价格也太虚假了。 消费者遇到价格欺诈咋办 一旦遇到网购商品涉嫌价格欺诈的问题,消费者该怎么处理呢?消保委的工作人员给出了建议:首先要通过拍照、截屏等方式保留原始价格的页面,同时要保留相关聊天记录等,作为之后维权的证据。其次,有的网络购物平台规定,买家拍下商品后,卖家需在72小时内发货。如果卖家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发货,买家可以申请退款,也可以向平台客服发起投诉,由客服人员介入处理。买家遇到价格忽悠的情况,如果已经付款,可以在收到商品后给卖家差评,并进行投诉;如果没有付款,可以对其进行举报,由网购平台工作人员介入调查。如果卖家迟迟不发货,对于普通商品,买家可以在15天内申请售后维权;三包商品,则可以在90天内申请售后维权。 消保委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网络购物由于其特点,往往买卖双方不在同一个城市和地区,这也给消费维权带来了很大不便。现在消费维权基本上都遵循属地原则处理,遇到问题除了向网购平台方反映外,消费者还可以直接向卖家所在地的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和举报。 价格欺诈最高可罚20万元 市消保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国家发改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制定的《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第三条规定,价格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 市消保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通过充值等行为获得的抵用券、红包等优惠,在退款时应全额退还,或者承诺下次购物时给以抵扣,不得采用其他方式予以扣留。 根据《规定》,原价是指经营者在本次降价前七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的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如前七日内没有交易价格,以本次降价前最后一次交易价格作为原价。而所谓的“全网最低价”等必须是有依据和可比较的,不然会涉嫌虚假宣传和价格欺诈。 而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进行价格欺诈的,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给予警告,可以并处2万元以上20万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