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电动车着火4分钟后的场景。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
1分钟电动车被大火吞噬 2分钟车上电瓶发生爆炸 3分钟三楼房内无法忍受 4分钟六楼一氧化碳爆表 5分钟二楼实验猪被熏倒 □记者 马涛 通讯员 颜杰 蔡俊 作为一种简便的代步工具,电动自行车在市民中保有量极大。尽管电动车起火的新闻经常见诸报端,但一辆电动车,究竟多久能烧毁,其毒烟能造成多大的“杀伤力”,大家并没有直观的认知。昨天,宁波消防支队在实验的基础上,公布了相关数据,令人触目惊心。 实验一共只进行了7分钟 实验场地是江北区某废弃小区的一幢六层居民楼,虽然无人居住,但门窗等基础设施完好。消防员在一楼过道上摆了3辆废弃电动车,以及旧衣物、窗帘、桌椅和脸盆等生活垃圾,二楼是实验对象活猪一口。 随着一声“点火”令下,消防员点燃了过道上的电动车。不到1分钟,塑料材质为主的电动车就已几乎到处是火,并产生大量的浓烟,顺着楼道直往上冒。同时,堆积在一旁的生活垃圾被引燃,一楼楼道成了一片火海。 距离火灾发生才过了1分15秒,滚滚浓烟已经直蹿而上到了六楼。一楼楼道内,电动车外壳已被烧熔露出骨架,而火还在持续燃烧。约2分钟时,“砰”的一声传来,电瓶发生爆炸,火势陡然增大。通过安装在各层楼道内的监控摄像头可以发现,楼道内已经几乎没有能见度。 约3分钟时,整个六层楼道浓烟笼罩。4分钟时,一至五楼的所有监控探头全被烧毁,只有六楼的还能工作,六楼用来测试一氧化碳含量的仪器因浓度超过上限爆表。 5分钟时,一楼温度已高达700多℃,整个楼道全是有毒气体。7分钟时,消防队员开始灭火。 5分钟后实验对象不再动弹 火灾扑灭后,穿着全套防护服、躲在三楼房间内记录数据的消防员分享了他的体验:“房间里面都是烟,听到点火命令过了3分钟,里面温度就很高了,门把手发烫,穿普通衣服肯定受不了。” 而作为实验对象的“二师兄”所呆的二楼,在点火1分钟后温度达到了70℃,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达到534ppm;2分钟时温度100℃,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达到爆表值1000ppm。 据了解,当环境中一氧化碳的浓度超过100ppm时,人体就会产生头晕、乏力等不适感;随着浓度的增加,还会进一步产生头痛、呕吐、昏迷等症状;当浓度超过600ppm时,短期内就能引起窒息死亡。 消防人员说,除去骨架,电动车的材质多是塑料、橡胶和聚氨酯材料,是可燃易燃物质,燃烧时会释放大量有毒气体。 记者注意到,火灾发生的同时,“二师兄”马上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在笼子里走来走去。半分钟后,浓烟几乎覆盖整个二楼过道,实验对象逐渐出现窒息的征兆。仅仅5分钟,它因吸入过量浓烟,倒在角落,不再动弹。 电动车起火80%是因充电 这样的一场居民房楼道火灾实验,最大限度模拟了楼道火灾的真实性,也让大家直观地看到,原来楼道发生火灾这么可怕。 据统计,80%的电动车火灾发生在充电时段,66.7%的电动车火灾发生在20时至次日5时之间;电动车火灾致人员伤亡的,90%是因为电动车停放在门厅、过道等部位。 实验现场总指挥、宁波市消防支队孙亮副支队长表示,居民住宅区的楼道和过道是上下楼和进出的必经之路,更是一条生命通道。因此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把生活杂物,特别是电动车等摆放在通道上,更不要私拉乱接电线为电动车充电。 “今年7月1日,新修订的《浙江省消防条例》开始实施,楼层过道、车棚走廊、楼梯出口等处一律不得停放电动车、私拉电线和插座充电。”孙亮表示,除了执法人员的监管、小区物业的电动车规范管理,最主要的还是需要市民的自觉和安全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