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焦 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1月15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说话晚真的是“贵人语迟”?

专家:如果18个月大还不会喊“爸爸”“妈妈”就要警惕

  严勇杰 绘

  □记者 王颖 通讯员 平波

  

  “民间老话说‘贵人语迟’。3岁前是孩子语言的爆发期,如果孩子语言发育上明显比同龄人滞后,家长一定要重视,不要错过了黄金恢复期。”在日前召开的宁波市康复医学年会上,宁波市康复医院听力语言康复科副科长、高级教师余英和记者聊起了孩子们牙牙学语那些事。

  她说,现在一些家庭语言环境复杂,父母、长辈、保姆说着不同的话;一些父母沉迷手机,和婴幼儿语言互动交流少……这些都容易影响到小孩的语言发育。

  故事

  婆婆说“贵人语迟”,孩子4岁了才做康复治疗

  “娃终于基本赶上同龄孩子的语言水平,我们差点耽误最佳治疗时间,误了孩子的一生。”记者朋友圈里的一个妈妈欣喜发文,5岁的儿子铛铛终于结束了康复治疗。

  铛铛是个很可爱的小男孩,他两岁多时,铛铛妈发现,和小区里同龄孩子相比,他不爱说话,更喜欢用手势和哭声表达。“别的孩子会说‘我不要’,他还只会摇头;别的孩子喊‘妈妈抱抱’,他就看着我,拉着我的衣服。急了,就蹦出一个‘妈’。”

  孩子会不会有问题呢?铛铛妈小心翼翼地和家人提出。丈夫、婆婆、爸妈却都觉得杞人忧天,理由是:小男孩开口本来就晚;听力好,说话怎么会有问题……婆婆为此还生了一顿气:“老话说,贵人语迟,金口难开。说话晚的,往往更聪明。”孩子爸爸甚至找来了例证:“据说,爱因斯坦三岁才会说话。”

  直到铛铛去年上了托班,在老师的建议下,铛铛妈才决心带孩子去专业医院看下。当时4岁的铛铛被确定为单纯的语言发育迟缓,需要进行康复训练。“虽然有些晚,我们还算及时发现了。现在和同龄小朋友没什么差别了,也能跟上幼儿园的学习了。”铛铛妈说。

  每天单独看电视,2岁半小男孩不会说话

  “如果小朋友没有听觉,家长还是很容易发现的,现在也有很多筛查手段。可是,听力正常的情况下,语言发育迟缓,却往往被忽略了。”余英长期从事听力语言康复工作,接触了很多这样的个案。

  她举了一个例子:“有个小男孩,2岁半送到我们这里,只会发简单的开口音,比如‘啊’、‘妈’。正常情况下,3岁的孩子,能基本用语言表达日常想表达的意思了。检查后,孩子没别的原因,只是单纯的语言发育迟缓。原来,爸爸妈妈平时很忙,都没什么时间和孩子说话,想着孩子也还小,不用和他说。于是,爸妈就把孩子放床上,边上围一圈被子,每天让孩子看电视睡觉。直到2岁半了,父母才发现不对劲,这孩子怎么不会说话,再送到医院来。不过现在,这个小孩已经完全恢复了。”

  余英说,这样的家长并不多见,但另外一种现象却多起来了。“父母下班后,捧着手机沉迷其中,不和家里的孩子聊天,说话。这样,对婴幼儿的语言发育很不利,我们也接触过不少这样的案例。”

  说不同方言保姆频换,3岁女孩语言发育滞后

  都说孩子处在复杂的语言环境里,容易开口晚,这是真的吗?余英说,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长期处在复杂、混乱的语言环境里,婴幼儿往往会“糊涂”,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她举了个例子:“有个来做康复的小女孩,3岁左右,家里语言环境很复杂。妈妈和爸爸来自不同的地方,爸爸和奶奶交流用方言,爸爸妈妈沟通时讲普通话,妈妈一个人时用另一种方言打电话。照顾小朋友的保姆又来自不同地方,还走马灯地换,经常和小朋友说其他地方的方言。这给小孩子的语言发育带来了严重的障碍,导致她明显比同龄孩子滞后。”

  最后,除了康复治疗外,余英也建议家长尽量稳定保姆,家里的语言环境也单纯些。半年后,孩子的语言能力基本跟上了同龄孩子。

  提醒

  18个月大还不会喊“爸爸”“妈妈”要警惕

  “小孩子说话晚,很多人认为贵人语迟,这并不科学,往往贻误了最好的治疗时机。”余英说,每个孩子的发育都有其自身的规律,语言发育也会有差距。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语言发展过程,但对于语言发育滞后现象要警觉。如果出现严重滞后,要及时找医生和专业人士进行评估和干预。她提醒家长们注意两个时间点。

  第一个时间点是在孩子18个月左右。如果孩子不能发简单的音节,也就是开口音(比如“爸爸”、“妈妈”),家长要引起重视。第二个时间点是孩子24至30个月。如果孩子还只会简单的称呼,不会语言组织表达,家长也要重视。

  语言发育滞后往往伴随智力缺陷、自闭等原因。家长也可以通过孩子的语言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孩子其他方面的问题,及早治疗。

  如果没有其他病因只是单纯的语言发育障碍,及早发现进行干预的话,一般经过半年至一年就能恢复到同龄人水平。如果等6岁甚至更大再进行语言障碍的康复,往往时间要更长,效果也相对差一些。“可能恢复到日常交流没问题,但在描述、讲述一件事情上,和同龄孩子有差距。”

  建议

  故事机代替不了爸爸妈妈的话

  “很多年轻父母,经常用故事机、早教机给婴幼儿放歌曲、讲故事,让孩子接受语言方面的刺激。我个人觉得,从语言发展来说,这些机器设备发出来的声音都代替不了爸爸妈妈说的话。”余英建议,父母要多用语言和婴幼儿交流,听父母说话,和父母交流,都能对孩子产生更好的刺激作用,吸引孩子模仿说话,帮助孩子语言发育,也有利于形成更好的亲子关系。

  她讲了个很多人都可能有的感受———和奶奶外婆一起的孩子开口往往早。一个重要原因是奶奶外婆往往唠叨,喜欢和小朋友说话。相反,如果家长沉默寡言,孩子幼年时一般也不爱说话。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