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一平 “几十份简历石沉大海”“留学一年月薪缩水7000元”“海归对工作满意度不足40%”……最近,关于海归变“海带”的新闻成为时下年轻人又一个集中吐槽的话题。这些“含着洋汤匙”的海归发现,由于不了解国内的就业情况,时间安排与国内招聘流程不同步,加上眼光过于“挑剔”,沦为“海带”已经成为海归们不忍面对却不得不接受的现实。留学是否仍是值得投资的“镀金”方式,受到质疑。 11月14日《中国青年报》 海归抢手,而且一律高薪,刺激了出国留学,留学生越来越多。2014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为45.98万人,较2013年增加了4.59万人,增长约11%。2015年,我国有52.37万人出国留学,有40.91万人学成归国。从1978年至2015年,累计出国留学总人数达到了351.84万人。近十年来,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翻了两番。同时,出国留学人员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据统计资料显示,在9所北京市高中国际班录取中,分数线从2013年到2015年每年都在上涨。 随着大量留学人员回国,海归数量不断攀升,同时,受全球经济影响,就业越来越难,就业选择出现整体现实、低姿态现象,而海归薪酬要求高等种种原因,对海归就业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于是就有“几十份简历石沉大海”“留学一年月薪缩水7000元”等令海归大惑不解、大呼上当的现象。其实,这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起作用,这对出国留学发出了警示。 而最新报道发现,海归与国内脱节,成了“海带”硬伤,则对出国留学敲响了另一面警钟:出国留学是好事,可以学到国外先进经验,开拓国际视野,培育同国际合作能力,但是,出国留学也不能两眼只盯着国外,而忽视了脚下。事实上,国内也是国际的一部分,不论是留在国外,还是回国发展,都要了解国内的情况,做到“心怀国内,放眼世界”两不误,既了解国内情况,又有国际视野,游刃有余,方能左右逢源,易于就业,也才有提高薪酬的砝码,否则,凭什么获得企业的信任,凭什么要求高薪。 如果失之偏颇,积极拥抱了国外,却丢掉了国内,不适应国内,出国无法替外国企业同国内企业合作,回家无法与国内业内人员打交道,丢掉了自我,变成了“海带”,岂不得不偿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