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身 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1月15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内勤俭持家,对外却慷慨相助

陈芳华:“家风是种子,好种出好苗”

  本报讯(记者 殷欣欣 通讯员 张燕芬) 退休老教师陈芳华的祖辈、父辈都非常清贫,但是靠着勇于担当、勤俭持家、以善待人的家风,生活虽艰辛却充满温情。如今,家族一代代繁衍,日子越过越好,长辈留下的家风家训也传承不息。“家风是种子,好种出好苗”,陈芳华总结说。

  陈芳华今年64岁,退休后和妻子闲居在鄞州云龙冠英村。他说,祖辈、父辈都非常贫穷,但是面对困境却敢于担当、从不退缩。

  陈芳华的爷爷很早就去世了,家里可以说穷得“上无片瓦、下无寸地”。他说,“强烈的家庭责任感驱使奶奶没有向困难低头,向贫穷屈服。她起早摸黑打短工、做佣人,含辛茹苦把两个儿子拉扯大。最小的儿子就是我爸爸,但爸爸是聋子,无法正常工作。27岁那年,奶奶四处托人,终于娶来了17岁的妈妈,妈妈身高只有1米50,以矮小的身躯顶住了这个家,生下了6个儿女。妈妈辛勤劳作,精打细算,极其节约,为了儿女,为了家庭,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她却心甘情愿。”

  1952年7月,陈芳华的母亲在45岁高龄时生下他,那时家境已经稍微好转,因为26岁的大哥已经在香港做海员4年,每月往家寄钱。“哥哥很懂事、很争气,他孝敬奶奶、父母,爱弟妹、爱家庭。22岁那年哥哥瞒着家人出去闯荡,他对一位朋友说,我不出去闯荡,家庭怎能脱贫?”

  陈芳华父母一直坚守着勤俭持家之道,母亲在家里用一种老式手工机器替别人做“棉纱丝袜”,父亲也会上山砍柴,去河边钓鱼、摸螺蛳,补贴家用。有了哥哥的照顾,家里还清了债务,生活也仅仅够温饱,但陈芳华父母一心向善,慷慨解囊帮助乡邻。“母亲当时总会拿大哥寄来的粮票、布票、糖票等各种票券,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亲戚朋友。特别是粮票,在饥荒年代紧缺,有人急需时,母亲都会慷慨给予帮助。”

  陈芳华在这样家风熏陶下成长,继承了上一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十世纪70年代,陈芳华插队务农,娶了当地一位农民的女儿。后来,他读师范成为一名正式教师。“当时周围不少朋友都觉得我和妻子文化层次差距太大,不看好我们的婚姻。我对妻子不离不弃,因为背叛爱情要受到道德的谴责,在良心上对不起人家。”陈芳华和妻子成家后,继承了优良家风,从温饱奔向小康。夫妻恩爱,患难与共,养育儿女,家庭和睦,还获得宁波市和谐家庭的荣誉。

  如今,陈芳华和老伴都已退休养老,两个儿女都已成家立业,孙子、外甥绕膝,“好的家风可以让一个家族走得更远更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