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7户家庭参与今年的海葬。 |
□记者 滕华 通讯员 赵姚红 朱韩燕 文/摄 东经122°、北纬30°,是舟山普陀山脚下的莲花洋。 昨日,17户参与今年宁波第八届海葬的家庭乘坐“新天恒”号轮船来到此处,将逝者的骨灰坛与满满的哀思一起缓缓沉入大海。自2013年启动海葬至今,我市已组织8次联合海葬活动,共有151位逝者在碧海间安息。 一个只来过宁波几次,一个是老板 最意想不到的他们都选了海葬 今年17位逝者选择魂归大海,其中,最叫人意想不到的,是两位特殊的老人。 老郑是陕西人,育有一儿一女。昨日,女儿女婿前来为父亲做最后的送别。“父亲是高校教授,一生中仅来过宁波几次。之所以千里迢迢赶来海葬,源于跟海解不开的缘。” 据介绍,老郑早年从事过海洋声纳的研究,后来女儿在滨海城市宁波定居,儿子又在太平洋的那头美国生活。老郑一生以这对子女为荣,想将骨灰撒入大海,永远陪伴在大洋两端的子女。“父亲说,大海是相通的。以后只要我们看到碧海蓝天,就像看到他一样。” 奉化的老王生前是个老板,在村里小有名气,不仅自己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还乐善好施经常帮助村民。 生前老王说到想海葬,他的家里人都很意外,又不是没有地,山区里还是讲究入土为安。 看全家人反对,老王召集大家开了好几次家庭会议,轮番攻关说服大家。最终,家人被他磨得没办法,总算点了头。 “姐夫是个生性乐观的人。知道得了癌症,自己中止了部分治疗,想着把最后的时间能尽量安排得丰富些,而不是天天躺病床上等死。”老王的一位亲属说,身患重疾,他从没怨天尤人过,反倒鼓励身边人积极面对人生。 今后海葬时间或将倾向“春暖花开” “歌谣中唱着,大海的这头是我们的世界,而那头则连着天堂。我们虽与亲人天地永隔,但现在,大海又将我们连接在了一起。”在海葬哀思现场,一位家属代表致辞,将骨灰撒入大海。 除此以外,选择海葬也是一笔划算的“经济账”。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做了如下介绍:土葬,骨灰需占据2平方米左右土地,花费在1万元以上;海葬,骨灰不占用土地,花费在3500元左右,如果是宁波户口,还有政府补贴。“海葬是各种殡葬形式中最节省、也是最低碳环保的方式之一。” 目前,骨灰撒海活动在宁波已进入常规化阶段,根据我市市民对海葬这种新型生态葬法的接受程度,活动暂定每年清明、冬至前后各举行一次。从2013年至今,151位逝者选择海葬,见证着宁波市民对这一新兴生态葬法的认可。 “事实上,明年清明的下一次海葬,名额也快报满了。”海葬执行单位同泰嘉陵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家属反馈,他们大多数人都更喜欢春暖花开的时候送别亲人,不仅气候适宜,心情也不至于太压抑难受。今后,他们或将根据报名情况进行调整,比如把冬至前后的海葬活动尽量提前,或是在清明期间再增开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