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综 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腊风腌,蓄以御冬

今日小雪 冷空气来袭

  本报讯(记者 石承承) 从昨天下午开始,原本就阴沉沉的天空显得越发阴郁,再加上雨水滴滴答答,已经能够明显感觉到强冷空气在步步逼近。

  传说中“入秋以来最强”的冷空气,终于来了———市气象台也在昨天发布了强冷空气消息,称北方强冷空气正在南下,今天早晨影响我市,我市气温将大幅下降,日平均气温过程降温幅度可达9-11℃,比之前预计的过程降温幅度8-10℃还要来得更厉害些。

  在冷空气“三兄弟”降水、大风、降温中,大风的表现在今天最为起眼,市区将出现5-6级阵风7级的偏北风,沿海地区风力可达6-7级阵风8级。

  冷风吹起,素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习俗的小雪节气也来了。

  凛冽北风适合“冬腊风腌”

  小雪节气之所以会有“冬腊风腌”的习俗,跟这个节气期间气候的变化有关。

  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二十四节气解》中说:“雨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由此可见,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我们正在逐渐进入严寒的冬天:冷空气来得频繁而强势,尤其是凛冽的西北风一吹,空气变得干燥起来。

  这样的天气条件,无疑是最适合腌制品风干的。

  相比“腊”,宁波人更喜欢“腌”

  “冬腊风腌”是为了“蓄以御冬”。

  在生活条件拮据的年代,每年到了冬季,新鲜蔬菜和海鲜少,腊制品和腌制品可以用来调剂菜式。

  正如作家周作人在《腌鱼腌肉》中写的:腌鱼腌肉其实与咸菜一样,只不过沾靠山近海之利,其实都是食贫。

  宁波靠海,即便到了冬天,气温也相对较高。宁波民俗专家沈志远说,这样的天气条件,不适合做腊制品,更适合高盐、风干的腌制品。

  能用来腌制的东西有很多。蔬菜有雪里蕻、大白菜、萝卜等;海货有鳓鱼、带鱼、鳗鱼等;肉类有猪肉、鸡肉等。

  即便只是调剂,人们也不甘囫囵而为,试图在简单的食材和加工中表现出对食物的诚意。沈志远说,同样是猪肉,盐腌风干后,肋条肉是用来祭祀供奉的,而五花肉才是端上桌吃的。

  渐行渐远的美味“风蟹”

  让沈志远念念不忘的“风蟹”原本也是“冬腊风腌”中的一种。

  沈志远说,“风蟹”的做法比其他海货的腌制要简单很多,渔民将“透骨新鲜”的白蟹从海里捕获后,在船上就用水煮熟,直接挂在船尾,利用海风将其吹干。

  “肉质丝丝分明,口感不仅新鲜,而且很有嚼劲。”沈志远说。

  为何这种食材常见,做法简单的美味眼下反倒不多见?

  沈志远说,主要是因为以前渔民出海捕鱼,回航靠的是风力,晃晃悠悠几天下来,等船靠岸,“风蟹”刚好可以吃;而现在,捕鱼的都是机械船,大大缩短了回程需要的时间,而且有时渔船还在海上作业,收蟹船就已经赶来收购白蟹,失去了让它慢慢风干的机会。

  不过,根据沈志远的说法,“风蟹”的制作并不是很复杂。如果大家有兴趣,趁着最近几天强冷空气来袭,可以买点新鲜的白蟹来试试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