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 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1月23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善交通软环境,管理方应更有作为

  胡晓新

  14.4公里长的紫之隧道,是杭州目前最长的隧道,也是全国最长的城市隧道群。从今年8月开通以来,有些每天经过隧道的车主吐槽:因为隧道长且车较少,按照限速的最高时速60公里开,开得实在有点累。“这里不是快速路吗?80公里/小时完全可以跑起来,为什么不提速呢?”这样的呼声近来此起彼伏。

  11月22日《钱江晚报》

  

  开过车的朋友们大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按照常理,觉得有些交通管理措施或是交通标识设置不太合理,但多年不变。这里面有的是因为交警、专家管理和设计的视角与司机的感受不尽一致,经过沟通大家也就不难理解;有的解释了都难以服人,明显属于“昏招”;或是设置之初合理,后来越来显得越不合理。这也是交通软环境的问题。

  那么,这条紫之隧道属于哪种情况呢?杭州市建委的相关负责人作了解答:根据国家市政道路建设相关技术规范,城市主干道的设计时速为40-60公里/小时,当初紫之隧道规划设计时速是60公里/小时。而根据国务院2016年批复的《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紫之隧道纳入杭州市“四纵五横”快速路网,因此,目前杭州市政府已要求相关部门开展技术研究,论证紫之隧道提速的可行性,预计近期会有一个结果。

  应该说,这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实际上,在不少城市,对于有车一族反映的交通管理和交通标识的问题,有关部门的反映往往并不那么及时,导致司机“憋屈”或者吃罚单的情况时有发生。举个常见的例子,目前一些城市主干道路设置了“绿波速度”,让司机“一路绿灯”快速行进。这本来是能够“多赢”的设置,但在不少“绿波路段”,却频遭红灯“卡壳”。

  凡是有几年驾龄的司机,很少有从未吃过罚单的。而有的罚单却未必让人服气,除了前面说到的在不合理限速路段一不小心超速,还有诸如遇到公交专用道空空如也,其他车道拥挤不堪而借道,驶入标识不清的单行线等。对于这类让司机“心塞”的罚单,相关部门是否可以学学杭州的做法,对这些司机吐槽较多的交通节点进行一番科学论证,使措施更加到位,并及时给公众一个答复呢?

  尽可能营造较好的交通环境,道路交通参与者各方全都“守土有责”:司机当然要严守交通规则、文明开车;作为交通管理者也应更有作为,尽快将智能交通大数据平台之类的管理利器投入实战,最大程度地改善城市交通软环境。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