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热 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1月29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7个大人和5个孩子爬山迷路夜困山中

民警放礼花“引路”
成功救出

  章丽珍 绘

  □记者 殷欣欣 通讯员 徐露

  

  前天晚上,7个大人带着5个小孩在鄞州横街一座山上迷路,来来回回兜了四个小时,就是找不到路,无奈只能报警求助。天黑路滑、山上起雾、手机信号微弱、定位有偏差,救援工作一时陷入困境。最后,民警发挥聪明才智,燃放大型礼花弹当信标进行“导航”,一直放了价值2000多元的礼花弹,终于让被困者确定了自己的方位。半夜11点左右,民警将他们顺利带下了山。

  12人爬山迷路被困山中

  上周日,连下了一周的雨停了,天气晴好,家住东钱湖的罗先生和几名好友相约去亲子游。7个大人带了5个孩子(最大的10岁,最小的5岁)向鄞州横街方向出发。上午10点,他们从横街的毛家岙村上山,沿着山路走走停停,爬到了山顶。大家欣赏了一会美景,到了下午2点,他们准备原路返回。

  下山时,12个人兜兜转转,走了近4个小时,却发现还在山顶转圈,找不到下山的路了。山上丛林茂密,冬季天又黑得快,到了晚上6点,早已一片漆黑,山上还起了雾,根本看不清路。他们靠着手机发出的光线慢慢移动,却越走越迷糊。幸好,手机还有微弱的信号,还能打通电话。最后,罗先生一行人无奈之下,向横街派出所报警求助。

  接到报警后,派出所能够出动的民警和协警共20多人赶往现场。被困者所爬的山在当地被称为“大岙山”,没有正式的登山道路,只有几条小道,山上草木竹林茂密,夜晚山里还起了雾,给搜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民警告诉记者,当时山上能见度非常低,加上风大,树叶沙沙作响,两组人分开四五米远,互相就完全看不见了,声音也是断断续续听不清楚。民警又向毛家岙村求助,找了10名熟悉地形的村民帮忙,30多人分成几组上山,为了保持联系,几组之间并不敢分开太远。

  民警崔警官和罗先生加了微信,但山上信号不好,好不容易收到了罗先生发来的定位信息,最后却被发现有很大的偏差,民警被错误的定位信息带偏到了大雷山,白爬了2个多小时的山。因为手机信号不好,通话也是时断时续,声音听不清,双方只能通过短信交流。

  晚上9点,气温越来越低,民警担心山上的孩子们,罗先生传来信息说,他们已经在山上捡了点木柴生火取暖。

  放了2000多元礼花弹“引路”

  救援人员都很着急,这时同来救援的村民提出:用烟花引路。原来毛家岙村附近有很多山,经常有驴友夜间被困山上,当地村民在多次救援过程中,摸索出了用烟花引路的办法。因此,村里存不少烟花,以备不时之需。村民用袋子背来十几个三十六头的大礼花弹(结婚、开业用的那种),每个价值200多元,总价值2000多元。

  大岙山是一个绵延山体的山头,就像一个伸出来的拳头,山脚下有条公路三面环绕。救援人员先在山脚环山公路上间放礼花,每间隔几百米放一个,一直放到第七个礼花,才收到罗先生的短信,称他们看到礼花了。于是救援人员在同一个位置附近接着放礼花进一步确认,可能由于信号不好的原因,一连放了几个,罗先生都没有短信发来,直到放到第十二个,罗先生发来短信:刚刚看到烟火,在我们南方偏东28度的地方。根据罗先生提供的方向,救援人员进一步向前,并在小溪边空旷位置又放了一个礼花,罗先生发来短信说看得很清楚,应该很近了。于是救援人员散开搜寻,很快有个村民发现了正在烤火的罗先生等人。

  此时,救援人员已经整整搜寻了5个小时左右,在山上温度很低的情况,救援人员大汗淋漓,汗水浸湿了衣服。12名被困人员安然无恙,罗先生等人不断向救援人员道谢,孩子们也不停喊“谢谢叔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