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民 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2月0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仑有一场十年未停的爱心接力赛

  胡朝霞还保留着结对孩子寄给她的书信。记者 崔引 摄
  张义恩和贵州来访的孩子们在一起。
  励宁希望小学。

  □本报记者 程鑫

  

  这几天,胡朝霞依旧在为贵州贫困山区孩子募集爱心物资而奔忙,她腰酸背痛,声音沙哑。

  在今年国庆节,胡朝霞带着她的爱心团队,远赴1500公里之外的贵州,为台江县反排小学、李子小学等学校送上爱心助学物资,还走访了15户贫困家庭,同孩子们结对助学。

  踏上贵州台江的土地,爱心助学的北仑印迹随处可见。

  早在2006年,来自北仑的陆汉幸、励宁等人到贵州台江捐资建成首批爱心小学后,北仑人的爱心助学就从未停过。如今,全国最美基层干部胡朝霞又接过爱心接力棒,继续着港城人的爱心助学。

  一次远行走上助学路

  9月30日上午,胡朝霞爱心团队一行38人,踏上了前往贵州的爱心助学行程。早在2011年,胡朝霞就和贵州台江县方召乡巫梭小学的75名贫困学生结对,每年给他们寄去学费和生活费。

  巫梭小学可算是北仑人最早在贵州台江捐资建成的学校之一,说起这所学校的援建,不能不提到张义恩这个人。

  2005年国庆期间,就职于北仑工商分局的张义恩重返他的第二故乡———贵州岑巩县坪芽村。1969年开始,他在那里下乡插队。

  张义恩的到来,受到当地村民的热情欢迎,可欢声笑语的背后,难以掩饰当地的贫穷和村民生活的艰辛。

  在张义恩的记忆里,30多年过去了,那里几乎没任何变化,村民们还住在几十年前造的老木屋里,外面下大雨,屋里就下小雨。村民外出依然是翻山越岭,羊肠小道。村里的女孩早早就辍学回家带弟妹,割草养猪,男孩没上完初中也放下书包回家种地了。

  贫穷刺痛着张义恩,他在村里待了3天,就失眠了3个晚上。临行前,他放弃了先前乘飞机回宁波的打算,留下买火车票的钱,用剩下的近4000元钱和当地的14名贫困学生结对助学。随后他又来到岑巩县希望工程办公室,要来了72名贫困学生的资料。

  张义恩的贵州之行,点燃了北仑人爱心助学的火苗。翻看着他从贵州带回的贫困学生资料,观看着张义恩自拍的DV,贫穷的山村,破旧的房子,黑乎乎的饭菜,张义恩的同事被深深打动了,短短两天时间,72名贫困学生就被张义恩的同事全包了。

  爱心助学的星星之火,迅速在港城燎原。

  师徒二人捐建两所学校

  远在千里之外的贫困孩子,牵动着港城人的心。2006年4月,陆汉幸等5位北仑人踏上了前往贵州台江的行程,台江是北仑的对口扶贫地区。

  10年后的今天,陆汉幸还清晰地记得当年那一幕。当他们到达台江县革一乡后哨小学,校舍破旧得让人吃惊:几十年前的老房子,墙壁已经倾斜,房顶的瓦片也成碎块。教室里昏暗、潮湿,那天刚好碰到下雨,教室里到处放着接水的小木桶,雨水从屋顶滴下来,滴滴答答地掉到孩子们头上。孩子们只好不断移动着课桌躲雨。移动中,一张课桌竟散了架。

  老师说,房子早就被鉴定为危房,但没有别的校舍,只好这样将就着。随行的傅勤峰和汪小萍当即决定,发动北仑商会会员,以北仑商会的名义出资20万元捐建后哨小学。

  陆汉幸一行随后又来到方召乡巫梭村。在那里,他们又看到了相似的一幕:校舍是破破烂烂的一幢木结构吊脚楼,教室里课桌东倒西歪,凳子破旧不堪,坐在上面吱嘎作响。陆汉幸当即表示,他自己出资20万元重建巫梭小学。

  北仑人在台江捐资建校的消息一传开,越来越多的港城人也慷慨解囊,自掏腰包到台江县新建学校。陆汉幸的师傅,宁波宏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励宁,当时已是65岁的老人,看到台江当地那些破旧的校舍,也出资20多万元在台江县方召乡巫脚交村捐建了宏达励宁希望小学,并结对助学10多名贫困学生。后听说该校几名代课教师每月工资只有100元时,励宁又每月补贴他们100元。

  去年,励宁带着公司员工来到这所他捐资修建的学校。欣喜的是,原来要爬2个多小时的山路,如今通马路了,车子能开到学校门口。

  尽管如此,励宁知道,在贵州台江,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家庭和孩子,令他欣慰的是,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但在港城,以胡朝霞为代表的爱心助学团队已接过接力棒,而且这个团队还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女民警组团去助学

  胡朝霞,作为全国最美基层干部,她的爱心事迹在宁波早已家喻户晓,而她同贵州台江的孩子们结缘,是从2011年认识陆汉幸开始的。

  2011年,胡朝霞和陆汉幸作为“感动港城,振奋北仑”十大新闻人物,在表彰会上相识,听到陆汉幸在贵州的爱心助学故事,这位经常感动别人的港城好人也深受感动。

  从那天开始,胡朝霞就成了向贵州台江贫困孩子送温暖的爱心使者。2011年,她就和巫梭小学的75名贫困学生结对,每年暑假期间就给孩子们寄去学费和生活费。

  胡朝霞办公桌的抽屉里,至今保留着数百封书信,全是助学结对的孩子们写给她的,说学习,聊心事,但更多的则是表达感激。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胡朝霞的爱心助学感动了身边的同事朋友,还有很多素不相识的好心人,她的爱心助学团队队员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

  2015年,胡朝霞带着她的爱心团队,首次亲赴巫梭小学。有个爱心团员带了些棒棒糖给孩子们。有个孩子接过棒棒糖后,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然后用舌头舔了舔,又用纸包起来。

  “为啥不吃,是不好吃吗?”

  孩子连连摇头说:“好吃,好吃,但我不能吃独食,要带回去给妹妹也尝尝。”

  这个插曲让在场所有爱心团成员倍感辛酸,那一刻,他们更强烈地感觉到,对这些孩子,他们还可以做得更多。

  回到北仑,胡朝霞又马不停蹄地筹划公益结对助学活动,短短一天时间,港城市民就认领了近百名贫困学生。

  首次台江之行,胡朝霞有了太多的牵挂。今年7月初,胡朝霞又开始筹划再赴台江,为孩子们送去更多爱心物资。国庆期间,当我们在享受七日长假时,胡朝霞和她的爱心团队却在台江的深山里穿行,看望结对的孩子,走访贫困家庭。因为那个棒棒糖孩子的插曲,国庆期间的这次台江之行,爱心助学团团员吴宁芬特地带了几大箱彩虹棒棒糖。

  返回宁波的胡朝霞更加忙了,手机号码几乎变成了热线电话,都是向她索要贫困孩子的资料,结对助学来的。她用嘶哑的嗓子,耐心地接受每个电话的咨询。

  胡朝霞知道,众人拾柴火焰高,爱心助学也需要大家参与。作为北仑爱心助学的代表人物,她需要更多热心人加入到助学团来,把爱心助学接力相传。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