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2月09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植物界巧取豪夺的“寄生虫”们

  槲寄生
  宽翅水玉簪
  球果假水晶兰

  □孙小美

  

  在自然界里,有许多生活在其他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它们依赖着寄主的养分生存。食物中出现寄生虫、人类被寄生虫感染的故事经常让我们不寒而栗,而我们也把那些好吃懒做、依赖他人的人类称为“寄生虫”。其实,在植物界中,也有许许多多自身不事生产、巧取豪夺的“寄生虫”们。

  大名鼎鼎的槲寄生

  有一年的隆冬一月,城市里的人群明显少了许多,显得冷寂空旷起来。走在西湖边上,湖面上笼着一层薄雾,冬日的稀薄阳光照在身上,只有浅浅的一丝暖意。湖边的大树都落光了叶子,高耸的枝丫支棱在空中。在寻觅了一圈后,我们那天寻找的主角也找到了,光秃秃的大树上长着一团团小绿叶子的植物,远看像硕大的鸟巢,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槲寄生。此时,槲寄生结着淡黄色的果子,有些还开着绿色不起眼的小花。树下草丛里有几颗掉下的果实,圆圆的果子半透明,十分可爱。据说是鸟儿的食物,会是什么味道呢?吃货好奇地尝了一个果子,淡淡的,没啥特别的味道,里面的种子倒是很大。咦,种子好黏啊,怎么吐不出来啦,啊,这是要吞下去了吗?费了半天劲,终于把种子吐了出来,种子外面仍然包裹着透明而黏性很大的一层薄膜。

  槲寄生是一种寄生植物。所谓的寄生植物,是植物界的懒虫们,它们懒得自己生产营养,就把根像吸管那样插进别的植物里,吸取别人的营养甚至水分为生。有些寄生植物还特别挑食,只寄生在某类植物身上。寄生植物里,有些完全依赖从寄主身上吸取的养分,自己不进行光合作用,被称为全寄生植物,比如菟丝子、蛇菰、野菰;自己也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而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矿物质全部来自寄主的,叫作半寄生植物,比如槲寄生、马先蒿。我曾在丽江看过一整个山头的松树上都长满了松柏钝果寄生,红艳艳的花朵缀满枝头,惊艳之余不由为这片松树林担忧。甚至还有寄生在寄生植物身上的植物,真可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槲寄生的果子被小鸟吃了以后,由于种子特别黏,鸟排出种子时就会粘在它身上。于是,小鸟只好找个树杆子蹭啊蹭,种子就这样顺利地粘在了树枝上,生根发芽,开始新的寄生生活。植物们运用各种生存智慧,开发出千奇百怪的技能,为了更好地生存繁衍。

  西方人相信,槲寄生具有神奇的力量,可以避邪,为人们带来幸福。所以,在圣诞节那一天,人们都会悬挂槲寄生,停止战争和敌视,期盼幸福与爱情。而在槲寄生下握手言和、不得拒绝亲吻,也成了人们喜闻乐见的圣诞习俗。

  诡异的“幽灵之花”

  暮春初夏,在繁花落尽的山林里,有一种神秘的花朵长出了地面,开始绽放。林下潮湿的腐烂叶片之中,阳光也很少光顾的黑暗地方,却生长出世间最晶莹剔透的花朵,似水晶雕琢而成,隐隐透着诡异的气息。而灰蓝色的柱头更是形似眼睛,花朵的形状也被许多小伙伴们说成白化的僵尸,还有人纷纷表示这就是“植物大战僵尸”里的豌豆射手嘛。如此诡异,一下子就捕获了猎奇的我们。这就是假水晶兰,神秘的腐生植物,自身没有叶绿素无法制造养分,而是依靠真菌来获得腐烂枝叶的养分,幻化出最剔透美丽的花朵。腐生植物里最为大家所熟悉的,就是天麻了。天麻是兰科腐生植物,它通过与特定的真菌共生,依赖真菌对动植物的分解来取得养分。

  初秋时节,在浙南的潮湿山林里,我无意中发现一片片细小洁白的小植物,没有基生叶,没有绿色,通体白色带点透明,形状诡异,而花朵只有一两毫米大。这就是另外一种难得一见的腐生植物———水玉簪属的宽翅水玉簪。仔细一看,这形态还真像一只白玉雕成的精致玉簪。可以说,腐生植物是从腐朽中生长出来的幽灵之花,也是彻头彻尾的“游手好闲”的寄生虫。

  当我第一眼见到水晶兰、假水晶兰的照片时,就被它们深深吸引,3年来一直梦想着能与它邂逅。假水晶兰行踪飘忽,你永远无法估计假水晶兰下一年会在哪里出现,有时候久久寻觅却空手而归,有时候却能无意邂逅惊喜偶遇。然而幸运之神不知在何处喝酒,一直未曾眷顾我。直到去年,一位老师发来了刚拍的假水晶兰的照片,再也按捺不住了,向老师咨询了地点,焦急地等到了周末就坐上高铁展开寻花之旅。

  一路寻寻觅觅、电话遥控,终于在林间发现了它的踪迹。这晶莹剔透的花朵,脆弱得经不起一点点碰触,我们晚来了3天,曾经洁白无瑕的花朵都已出现斑点,但能够见到如此特别的它,已经是上天的眷顾。

  趴下来一通咔嚓,回来查了下,应该是球果假水晶兰。虽然名字里有个兰字,但它却并非兰花,而是来自鹿蹄草科。既然叫假水晶兰,那是否还有真呢?对,还有个水晶兰是它的亲戚。两者之前的区别非常小,从表面上看起来几乎一样。它是如此脆弱,作为腐生植物也无法种植成活,所以小伙伴们如果在山上偶遇它,请不要带回家,因为挖走则必然死去,让它在山间结果散种,为了下一年的邂逅。

  寄生植物、腐生植物,都是植物界中的神奇异类,虽然说它们是不事生产、游手好闲的懒虫,但这也是适应外界环境而形成的特殊生存方式。作为一个欣赏者、探索者,寻找它们、发现它们的奥秘,也是兴味盎然的过程。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