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新 上海近日进行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抽测,参加抽测的上海某知名高中男生,能在引体向上测试中及格的不到三分之一,能做到10个以上的学生极其罕见,一半得零分。“手无缚鸡之力”对于现在的男孩子来说竟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12月12日《中国青年报》 看到这则消息,感觉意外的人估计不会太多。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就被学业和各种培训班压得喘不过气的莘莘学子,平常能有多少时间用来打球跑步、玩耍撒欢?就算是个别有运动天赋的,一旦没有被选入运动学校,或者运动成绩不能为升学增添筹码,这份天赋也早早被打压殆尽。 更可怕的是,学生的体质随着年级的增长,呈现递减趋势。在长跑测试中,高三学生普遍跑不过高二学生,高二学生普遍跑不过高一学生。主要原因是高一学生为了中考体育,刚刚“被迫”进行过近一年的长跑或其他项目锻炼,但进入高中之后,体育地位更加边缘化,且越临近高考越是如此。而进入大学以后,几乎没有了考核指标的大学生对体育的懈怠程度“更上一层楼”。至于工作以后,两年前人民网发布的数据显示,83%的成年人干脆从不参加体育锻炼。 那么,学生们羸弱的身板与不锻炼模式,是否承受得了进入社会后的竞争与压力呢?据12月11日央广新闻报道,统计资料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这也让我国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专家指出,目前“过劳死”的威胁对象已从体力劳动者转向脑力劳动者,且呈年轻化趋势,过度加班可能是导致“过劳死”的首要原因。您瞧,一方面是学生和劳动者体质不正常地逐年递减,另一方面是工作强度和压力同样不正常地逐年递增,一来二去,许多悲剧就是这么“催生”的。 当然,遏制“过劳死”上升的态势,首先须充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让《劳动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等法律法规不成为一纸空文,向末位淘汰、过度加班、带病工作说不。而另一方面,已提升为国家战略、正在大力推进中的全民健身,不应让大、中、小学生这个庞大的群体成为“灯下黑”。因为追根溯源,目前进入工作岗位中多数成人的不良体质与锻炼习惯,就是在学生时代形成并沿袭下来的,忽视学生这一“前功”,侧重于中老年人这个“后功”,全民健身很可能事倍功半,即“前功”尽弃,“后功”打折。 正如专家所说,目前学生对体育的懈怠态度,责任并不全在学生,而是整个社会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标准的问题。我们应该认可体育是一个人的一种能力,应该鼓励学生去发展、提高自己的这个能力,从而形成主动锻炼的兴趣和氛围,现在并不是这样,但今后不能再这样了。否则,后果很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