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晓旻) 由宁波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主办,宁波晚报友情协办的“甬上建筑随笔”大赛近日揭晓结果。经过专家们的评比,沈学东的《陈汉章故居散记》和黄国芬《家乡的桥》荣获一等奖;陈惠琴的《龙山中学》、石明的《风雅何恭居》等4件作品荣获二等奖。为鼓励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还评出三等奖10名,优秀奖30名。 “甬上建筑随笔”大赛自6月启动以来,得到广大市民朋友的积极参与。参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宁波丰富的建筑文化遗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名镇、古村落、现代地标性建筑等,其中有大家熟悉的保国寺、天一阁、镇海十七房等,也有大家不太了解的陈汉章故居、望春桥、偏僻古道等。几乎所有参赛作品都从这些古建筑或者街区、古村的结构和保护、环境和生态、人文和历史等角度提出了回望和思考,有的还附上了精美的照片。 建筑在他们的文字中鲜活起来,历史在他们的文字中生动起来,从中也可以感受到写作者们对宁波地域文化的热爱,对于古建筑的熟悉。这也是主办单位的初衷:让更多的人去关注、了解和保护身边的古建筑,增强宁波人的文化认同感,营造良好的城市历史文化氛围。 记者采访了获得一等奖的作者沈学东。陈汉章故居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陌生的,然而对于在象山县志办工作的沈学东来说,当地的每个古建筑他都如数家珍。他曾经创作了关于象山24个老建筑的散文,集结成《古村风韵》,目前还在陆陆续续写其他的古建筑。他最痛心的是看到有价值的古建筑倒塌,希望自己的努力可以让更多的市民知道身边古建筑的人文历史和无法估量的价值。特别是挖掘古建筑的人文历史对于当地的文化教育和旅游经济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更让他觉得自己的写作是件有价值的事。 据悉,为配合本次大赛,保国寺还举行了“东亚文化之都”中外留学生参观研学征文采风、“青少年古建征文游”夏令营、“听大师浅谈写作技法及佳作赏析”艺术沙龙等活动,开拓大家的创作思路。
|